個別談話,是教師教育學生常用的方式,也是做思想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必須研究其間的訣竅,講究實效。眾所周知,個別談話是師生面對面的心理接觸,既包括雙方的思想交鋒,亦包括雙方的感情撞擊。一次成功的談話也許能影響學生的一生,一次失敗的談話,事倍而功半。弄不好會適得其反。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自始至終,教師居于主導的地位子 。
學生同教師個別談話時,有種種心態(tài)。一是學生猜測老師找自己談話不知是批評還是了解情況,談話之初,他們一般都很注意老師的表情/語氣,揣測老師的用意;二是學生犯了錯誤后,一聽老師找他個別談話,會很自然地產(chǎn)生“防御定勢”存有戒心,往往想好防御對策。因此,教師一開始就明確談話的內(nèi)容和目的,以消除學生的疑惑心理和防御心理;三是學生偶犯錯誤或所犯錯誤較大時,有一種惶惑、恐懼心理,表現(xiàn)出情緒緊張,坐立不安。所以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造談話時的氣氛,態(tài)度要和藹,說話要的分寸,不要把問題說得過分嚴重,以消除對方的恐懼心理。因為他們過于惶恐,會有礙問題的解決。
不管發(fā)生什么情況,即使是對方的錯誤在情理上難以原諒,我們也不要沖動,非但不能“趁熱打鐵”,有時需“適當冷卻”。學生犯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故意的,也有無意的。應多給學生留點自我改正的時間,冷一冷再跟學生交談,畢竟學生還是有自尊心和一定是非觀念的,冷處理既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也減少了談話的阻力。
個別談話對環(huán)境的選擇也很重要,同樣的談話,環(huán)境不同,產(chǎn)生的效果就大不相同,而談話環(huán)境的選擇,要根據(jù)談話的內(nèi)容和談話對象的個性差異。有的談話適合在辦公室或教室等公共場合,對犯錯誤的學生具有威懾力,從而促進其改正錯誤;而對那些頑皮的學生應在安靜的地方與其聊天,效果會好得多。
為了使個別談話富有成效,對學生真正起到啟迪理智和觸動心靈的作用,談話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出于愛心,而不是厭惡學生,因為學生是很敏感的,他們不會與一位厭惡自己的老師真心交談的。
要有平等、誠懇的態(tài)度,對任何學生都不能擺出一副盛氣凌人、教訓人的架子。說話要親切和氣,允許學生講不同看法。常言道“天時不如在利,地利不如人和”,教師要在談話方式上下一番功夫,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打開心靈的窗戶,同老師坦誠交流。
要有真情,只有用真情才能感動學生。如果教師的態(tài)度冷冰冰的,是不會產(chǎn)生好效果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好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與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談話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心理活動,要善于從學生的眼睛里看出其內(nèi)心世界的細微活動,引導學生向教師透露內(nèi)心的秘密。對學生的秘密,必須保密,如果泄了密,學生就會向教師關上心靈的大門,失去教育他們的機會,而且也會使教師威信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