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市中學的課堂是全開放式的,教室里拆除了講臺,學生基本上八人一組,圍坐在一起,全班共六組。上課時學生或坐或站,或圍在教室前面,聆聽主持人或其他同學的發(fā)言,時而做筆記、時而質(zhì)疑并提出新的問題。而老師則站在學生中間觀察,偶爾作點評提要求,一堂課下來,老師沒講幾句話,可學生卻學得很是精彩,一幅“身動、心動、神動”的精彩畫面。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此乃教的最高境界。
許市中學有很多值得我們?nèi)W習并借鑒。它的管理體制、評價體制、學生習慣的培訓、教師學生意識的改變及“五環(huán)漸進式”的課堂模式等等?,F(xiàn)在就“五環(huán)漸進式”課堂教學模式談談我的理解,“五環(huán)”就是指課堂教學的五個環(huán)節(jié):
1.練習回顧: 不超過5分鐘,由學生組織,內(nèi)容由老師或課代表來選定,形式就是上黑板展示。就英語來講,檢測內(nèi)容主要是上節(jié)課的重點詞匯或句型。由課代表報,另選一位同學負責監(jiān)督,其余同學則在教室四周或走廊上的黑板上寫。寫好之后同學們互相檢查并給出分數(shù),老師再給每組給予評價。為了避免互相偷看,每組單雙號同學還可寫不一樣的句子。
2.自學討論:先自學,再討論。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一般是前一天的晚自習或預習課發(fā)導學案,學生要先領會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一定要明確,例如要學生記住…,會用…解決…;然后再根據(jù)學習目標去看書,看書也得分兩次,先瀏覽再細看完成導學案。同時記下自學過程中的困惑與疑難;繼而在小組內(nèi)開展討論,個別問題在組內(nèi)對子之間解決,較普遍的問題全組共同研討解決。
3.交流提升:在自學、對子間和小組內(nèi)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開展全班交流,各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心得。許市中學的課堂都是開放的、民主的,在積極、愉快的氣氛和明快的節(jié)奏中實現(xiàn)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通過開放式的交流討論,達到解除疑惑、提升效果的目標。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有不少學生甚至不遜色于任課教師。展示時要注意幾個原則,例如問題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其中層次性原則既指所提出的問題要有層次性、也指參與活動的學生有層次性,一般來講由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展示,再由優(yōu)生質(zhì)疑、點評、糾錯、生成問題、舉一反三,讓每位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
4. 瀏覽鞏固(或叫梳理鞏固):通過自學討論交流后,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對當堂課的知識完全弄懂,在熱烈與興奮之后應該讓學生“冷”下來,開始回顧、瀏覽本堂課所學,通過看、思、問、練等形式排除學習疑難,鞏固學習效果,總結(jié)有關規(guī)律。學校要求教師要針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引導,各個“擊破”,讓人人有事做,生生有收獲。這是一個沉淀、積累的過程,更是一個消化鞏固的過程。這也是關注弱勢群體的一個舉措。
5. 達標測評:在完成對知識的鞏固后,老師當場出示檢測題,檢測學習效果。完成不了的,晚自習預習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