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要重視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
時間:2014/11/3
一、制定目標——具體明確
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首先要在吃透《語文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認真鉆研教材,領會編者意圖,切實把握課文的特點;其次要關注學情,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他們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增強目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具體明確。教學目標的表達越清晰明白,在課堂教學中也就越容易把握,目標的達成率也就越高。
然而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時比較隨意,用詞過于抽象概括。比如有位教師把《梅花魂》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1)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這樣的目標設計看似沒錯,但仔細一想就會發(fā)現它過于籠統(tǒng),似乎放在不同的課文中都能套用。考慮細致一些的話,可以將它改為:(1)能正確認讀“魂、幽”等12個生字,書寫“魂、縷”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幽芳、漂泊”等詞語;(2)知道作者是通過五件事表達自己對外祖父的懷念之情,能畫出描寫外祖父喜愛梅花的句子;(3)會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思想感情。修改后的目標設計操作性強,便于在課堂教學中實施與檢測。
二、落實目標——貫穿始終
“寫在前頭,忘在腦后”,這是不少教師對待教學目標態(tài)度的現實寫照。實際上,教學目標不僅制約著教學活動總的走向,也決定著教學的具體步驟、方法和組織形式。因而教師在備課時,要以教學目標為靈魂,以目標的有效達成為指向,精心預設相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寫一寫等,將教學目標貫穿于整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中。
有位教師執(zhí)教《開天辟地》一課,制定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初步感受對偶句的特點”。為此,他在教學流程的安排中設計了如下學習活動:一是在課前談話中和學生一起對對子。師說“天”,生對“地”;師說“天高”,生對“地厚”;師說“天長”,生對“地久”等。二是安排了一個“初讀課文,認識對偶”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先由教師出示“左手持鑿,右手握斧”,學生觀察、朗讀這個句子,接著逐步引導學生發(fā)現這個句子前后結構相同,字義相對,字數相等的特點,然后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比如“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預設的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能讓學生比較充分地認識對偶句的特點。這樣,教學目標在學習活動中得到了體現,它的現實達成也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三、達成目標——靈活扎實
關注教學目標,有利于教師對教學活動全過程的自覺控制,使所有教的活動和學的活動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的實現來展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但是,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開放的過程,許多教學細節(jié)是無法預料的。因此,教師要善于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要讓課堂的生成是在教學流程調控下的生成,是朝著教學目標方向的生成,做到既扎實又靈活地落實教學目標。
學生的質疑有時就不在教師的預設范圍內,而這個問題又關乎教學目標的達成,此時教師就有必要引導學生對這個生成的問題進行討論。如有位教師上《頂碗少年》時,一個學生問道:“文中的少年是一個人在表演,為什么課文中卻說‘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這時也有學生說道:“拼搏都是有對手的,就像運動會上的比賽活動??墒沁@里只有少年一個人,用‘拼搏’不合適?!鄙鲜鰡栴}看似普通,其實與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密切關系。于是,這位教師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討論。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在交流中大家認識到,這里的“拼搏”以及后面的“搏斗”“搏”實際上是指打一場心理戰(zhàn),對手就是少年自己,成敗在一念之間——是否有堅持下去的勇氣。這樣借助生成的問題,經過一番討論交流,對課文主題的深入理解便巧妙地解決了,教學目標得到了有效的實現。
四、反思目標——全面深入
一個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合理、有效,最終要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通過教學效果來衡量。如果學生經過學習后反饋良好,基本達到了目標的要求,說明這個設計是符合學情的,是有效的。反之,如果實施的結果與預先的設計相去甚遠,那么我們就要回到最初的目標,反思自己什么地方出了差錯,下一步應該如何改進。
反思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反思目標的確定是否符合教材的要求和學情,是否超出了年段目標和學生的接受水平;二是反思目標在落實過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學生實際的學習活動是否背離了預設的教學方向。這樣,通過設計—實施—反饋—反思—改進,不斷地循環(huán)操練,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和實施能力一定會日趨成熟,進而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