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為了全面提高教師素質,打造優(yōu)秀教師團隊,于2011年制定并開始實施《錫林浩特六中優(yōu)秀教師團隊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和教師隊伍建設年度工作計劃,通過師德師風建設、校本培訓教研、對外交流研討三大渠道,開展了教育名家大講堂、同課異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名師示范教學、名師教學過程診斷指導、學科教學交流研討、選派教師赴外地學習交流研討觀摩等活動。
一、舉辦教育名家大講堂
依照《錫林浩特六中優(yōu)秀教師團隊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我校于2011年1月開始舉辦教育名家大講堂,每月一期,先后聘請鄭潔、傅東纓、馮恩洪、焦健、汪志廣、袁衛(wèi)星、成尚榮等國內著名教育專家到校開展專題講學活動,對全校教師進行了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學校管理、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師德師風、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識培訓。每次活動都邀請全盟中小學校領導和骨干教師參加,惠及全盟。 舉辦教育名家大講堂提高了學校管理干部和教職工對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形勢的認識,促進了學校內部管理改革,更新了干部職工的教育觀念,樹立了全新的時代理念,增強了教師提高師德素養(yǎng)、投身教學改革、落實新課程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
二、開展同課異構活動
2011年,我校先后開展了三次同課異構活動:4月上旬,我校與天津中學、天津漢沽五中在天津市共同舉辦了高中九學科同課異構活動,我校15名高中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5月下旬,我校主辦了上海建平中學與錫林浩特六中高中語、數、外、理、化五學科同課異構活動。6月上旬,我校主辦了天津中學、錫林浩特一中、三中、四中、六中初中語、數、外三學科同課異構活動。 開展同課異構活動,在我校尚屬首次,也是我們對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渠道的一次嘗試和探索。
通過認真總結,我們有四點感悟:
第一、教師在對教材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強調“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并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師教學個性,“同課異構”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利于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第二、更新教育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巴n異構”教學研討為教師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老師們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
第三、“同課異構”不但能解決教師個人教學上的個性問題,還能解決教師群體中的共性問題,立足于課堂教學,著眼于問題解決,從課堂教學實際問題出發(fā),發(fā)揮集體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分析、解決課堂存在的真實問題,因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br />
第四、“同課異構”以課例為載體,研究的是具體的一節(jié)課。和教師的教學密切相關,教師的興趣濃,熱情高,容易參與其中,在討論中,有話可說,有共同問題可研,真正實現了新課程提出的教師是新課程的參與者、研究者。從而將教師的教學與研究融為一體,讓教師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師教學生活的幸福指數。保證了教師課堂教學常上常新,每次都有新的體驗,每次都有新的收獲。
三、開展請教上門活動 2月下旬至8月下旬,我校先后五次聘請?zhí)旖蛑袑W的校領導、各學科骨干教師及北京市101中學名師為導師,分期分批到我校開展了上示范課、教學過程跟蹤、診斷、指導等“請教上門活動”。 “請教上門活動”是我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又一方式,活動的主旨在于聚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導師的示范、引領、診斷、指導下,變革陳舊的、僵化的、低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方法、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技能和藝術,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事實證明,這種培訓方式效果很好。
四、開展送出去培訓工作 近年來,我校不斷選派教師到外地觀摩、學習。2011年,我校分期分批選派120多名教師赴北京大學、北京師大附中、上海建平中學、上海閘北八中等名校觀摩、學習。 通過觀摩、學習,老師們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新了教育觀念,增強了職業(yè)意識和責任意識,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五、開展跨省區(qū)校際間教學研究交流活動 隨著普通高中新課程在全國普遍推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不能完全滿足新課程教學和高考的要求,如何落實新課程,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這一問題上,我校與天津中學達成了共識: 落實新課程,提高教學質量,應該從學科的“教學設計研究”開始。
(一)加強校際間交流與合作,共同開展教學設計研究。 2011年2月,我校與天津中學正式建立了落實新課程合作伙伴關系,協(xié)同動作,合力推進教學設計工作。并對我校教師進行了教學設計全員培訓。 2011年暑期,天津中學、天津漢沽五中、天津楊柳青中學、河北任丘一中等學校教師會聚我校,共同開展了教學設計研究首次交流活動,共有近400名教師參加活動。 2011年12月,在天津中學進行了第二次教學設計研究交流,我校高中九個學科9名教師參加。 2012年2月,天津中學、河北師大附中、河北唐山岔河中學、內蒙古通遼實驗中學、內蒙古錫林浩特六中、天津漢沽五中、天津靜海二中等八所中學,在天津成立了“教學設計聯合體”,進行了教學設計第三次研究交流。
(二)教學設計研究工作進展順利,基本完成計劃任務。 各學科研究的教學設計的具體內容包括目標設計、情境設計、問題設計、習題設計及教學課件五個部分。 <BR>在過去的一學年里,我校各教研組根據學校教學設計工作安排,教研組長積極組織本學科教師落實工作,認真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研討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 初中語、數、英、政、史、地、生已完成七年級及八年級上的全部內容,物理完成八年級上的內容。其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在與教學設計聯合體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了八年級下的部分內容。 高中語、數、英已初步完成必修1-5教學設計;物理、化學已初步完成必修1-2教學設計,生物已初步完成必修1-3教學設計;政治已完初成必修1-4教學設計,歷史、地理已初步完成必修1-3教學設計。 2012年2月,我校高中九個學科,初中四個學科共28人參加了教學設計聯合體在天津舉辦的交流活動,其中高中地理獲得了教學設設計一等獎,高中政治、歷史、初中數學獲得了教學設計二等獎。
(三)我校教學設計取得的收獲 我們的教學設計研究工作在學校領導小組的精心組織、正確領導、科學策劃、合理安排下,各學科組的老師們交流、討論方案,交換意見和建議,查閱、搜集、整理資料,制作電子文本和多媒體課件,付出了大量心血,花費了很多時間,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首先,在觀念上,破除了妄自菲薄、妄自尊大的觀念束縛,樹立了自我檢省、虛心學習、敢于質疑、勇于批判的自主發(fā)展理念。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和中年骨干教師,特別感慨年輕教師的知識豐富、思想活躍、激情迸發(fā);年輕教師則表現出渴望進取、大膽探索、毫無顧慮、敢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進取精神。新老教師之間達成了互助互補。 其次,在教學設計工作中破除了封閉保守的思想束縛,樹立了打破常規(guī)、開放交流、開放研討、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共同發(fā)展理念。老師們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學經驗、思想方法、研究成果展示給大家,憑借集體的智慧,共同分析研究,共同遴選資料,共同設計方案,合力攻克難關,體現了我校教師高度的集體主義精神。
第三、在統(tǒng)一了思想,初步形成課題研究框架和教學設計模板的基礎上,細心、認真、反復地比較目標、情境、問題等每一項設計的優(yōu)劣,細致、謹慎地鑒別每項設計的價值,取長補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集眾家之所長,在比較、鑒別的基礎上修改、完善,形成了大量在今后教學中能夠運用的教學方案。
第四、教學設計研究過程中,主動加強了與天津中學及其他合作學校同行的溝通、交流、探討,拓展了研究思路,實現了資源共享,增進了校際間的合作共贏。
第五、通過教學設計的研究,教師熟悉了教材,對教材編排意圖的認識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對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達到了教師鉆研教學,認識教材,理解課標的目的,使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素質和水平得到了提升。 上述大規(guī)模、系統(tǒng)化、多形式的校本培訓、校本教研,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其效果和重大意義已在教學中初步顯現。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效益,我們面向全校教職工進行了問卷調查。全校教師普遍認為:.教師培訓作為一種“福利”,得到了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我校的教師培訓工作站得高、看得遠、做得實,有效性、實用性、針對性都很強,力度大、決心大、效果明顯,教師培訓已融入新教師的教學及成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過培訓,大部分教師教育觀念發(fā)生了變化,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日趨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開始滲透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出來,教師教學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六、今后校本培訓、教研工作 在培訓形式上,繼續(xù)堅持“請進來,送出去”與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相結合的途徑:
(一)適量適當舉辦教育名家大講堂,重點聘請國內名師名教育家到我校講學,對教師進行教師職業(yè)道德、專業(yè)發(fā)展專題培訓。
(二)聘請國內名校教師到我校指導教學,開展上示范課、教學過程跟蹤指導、教學方法交流等活動。
(三)加強與國內名校的聯系與交流,通過舉辦同課異構活動培養(yǎng)培訓骨干教師。
(四)進一步加強與教學設計聯合體各校的交流與合作,完成新課程教學設計任務,通過教學設計小課題研究培養(yǎng)、鍛煉教師,提高教師教學業(yè)務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五)充分挖掘利用本校骨干教師資源,以導師制、合同制形式對年輕教師進行培養(yǎng)、培訓。
(六)加強學科組教研工作,開展集體備課等學科組教學交流活動,大力開展示范課、聽課評課活動。 在培訓內容上,要重點加強教學業(yè)務培訓,同時進行學科專業(yè)知識培訓、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生教育管理培訓、學校管理培訓等。
總之,我校今后教師培訓工作要面向教師,立足課堂,追求實效,要形成長效機制,做到制度化、系統(tǒng)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