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客觀現(xiàn)實中,我們通常所指的后進生,多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但在今天多元化的社會,學習成績已不是衡量學生前途的唯一標準,每個人都有其優(yōu)點和不足,現(xiàn)代觀念認為,學校里“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做為老師,應該首先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學生的優(yōu)點,善于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后進生將優(yōu)點發(fā)揚光大,將缺點的影響盡可能降為最低。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就教育的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師生的關系如何。一個取得了學生信任和愛戴的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即使是嚴厲的批評,學生也能感覺到言詞之間的關心、愛護之意,因而能心悅誠服。如果師生感情相悖,關系對立,那么同樣的教育影響,學生給予的反應往往是不理踩,不服氣,不配合。不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之大忌。
1.要深入了解學生既要了解學生的過去和現(xiàn)在,又要了解學生成長的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既要了解學生外在的優(yōu)點和特長,又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包括他們的苦惱和憂愁。對學生的了解就是對學生的關注,后進生更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
班主任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后進生的知心朋友,消除師生之間的鴻溝。后進生大多受夠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和歧視,他們的心理活動帶有很大程度的閉鎖性,常常以玩世不恭的外表掩蓋內心的矛盾。班主任應以寬闊的胸懷、誠懇的態(tài)度,不以教育者自居,主動去與后進生交朋友,從生活小事做起,關心他們的冷暖,關心他們的健康,解除他們的煩惱,取得他們的信任,這樣才有可能啟開他們的心扉,傾聽到他們的心聲。
2.要尊重和信任學生。班主任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可以使學生有尊嚴感,能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和對美好前途的向往。一般說來,班主任比較容易喜歡優(yōu)秀生,但后進生更希望得到班主任重視。后進生的種種不良表現(xiàn)常使班主任頭疼,讓班主任很難尊重、信任他們,稍不留神就可能說出傷害的話來。班主任必須理智地對待落后生的缺點錯誤,要善于克制和寬容,斷不可盛怒之下,惡語相加,或動輒處罰。教育后進生,適當?shù)呐u、訓誡、處罰都是必要的,但學生一出事就搬校規(guī)、班規(guī)未必是好辦法。如果我們能敏銳地捕捉落后生大大小小的閃光點,在批評落后生的缺點錯誤時,從表揚他的優(yōu)良品行切入,采取迂回戰(zhàn)術,這樣做比直截了當?shù)呐u效果好得多。對后進生,老師往往吝惜表揚,而批評太多,這不利于優(yōu)良品行的強化。班主任應當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人情味。
二、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優(yōu)點
每個后進生都有差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作為班主任更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進行教育。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典型例子:桌上有半杯水,樂觀的人看見了很高興,因為他看見的是半杯的水;而悲觀的人則很難過,他看見的是半個空杯子??磫栴}的角度不同,導致處理問題的結果就不一樣,觀念一轉境界寬。
這就要求班主任換個角度來看待學生,從哲學角度講,每個事物都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班主任要以辯證的思想,敏銳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不辭辛苦地像淘金工人那樣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再抓住其心理特點實施轉化。每個孩子都是優(yōu)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的統(tǒng)一體,教師應該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愛好和潛能所在,加以鼓勵和培養(yǎng),成就其一生。
三、要有耐心等待后進生的進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孩子都會有個覺醒的過程”。因此我們班主任要學會等待,特別是要等待后進生的覺醒,后進生的覺醒往往比較慢,班主任要有耐心。等待,是一個教師的智慧,更是一個教師成熟的標志之一。學會等待,意味著能尊重生命的差異,意味著教師能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意味著能夠用從容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氣躁。我班有一位后進生,人是聰明的,但比較懶散,經過家訪,我了解到他是受家庭影響,父母工作忙,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是家中的寶貝,被老人寵慣了,形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處事方式都很慢已經養(yǎng)成這種習慣了,一時改不了。我決定由孩子天性好玩且爭強好勝的特點入手,開展一些簡單、易學、有趣的教學的活動,組織了幾個類似的學生,讓他們一起進行各方面的比賽,如比賽跑步,比賽口算,比賽朗讀,比賽誰的作業(yè)完成快等等,激起他們的好勝心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我發(fā)現(xiàn)他有了很大的轉變,作業(yè)本能及時上交了,雖然改變沒有那么突出,這時,就需要老師有足夠的耐心來等待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