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在初中的每個班級內,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都存在著一定數(shù)量的學困生,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班主任抓好班級工作的關鍵。所以,班主任一定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思索學生的動機,站在學生的角度體會學生的感受,然后對癥下藥,采取措施。學困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強攻。“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一.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心理,要研究學生,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對癥下藥,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切忌想當然,一己之心,度人之腹,目標不明,方向不清。
第一.要能控制好自己的心靈。如果自己的情緒失去控制,當眾與學生發(fā)生沖突,問題會變得更糟。要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使自己的心靈像天空一樣開闊。愛學生,關心學生,卻讓他們感覺到你的嚴厲;批評學生,甚至懲罰學生,卻讓學生感覺到你的愛心。
第二.一定要隨機應變。心理學表明:正處在青春期的學生的心理千變萬化,他們的心靈敏感而脆弱,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在一些具體的 場景中,常會有突發(fā)情況發(fā)生。當學生的心理發(fā)生變化時,一定要隨機應變,及時調整策略,方可從容應對。
第三.我們要改變的,不是學生的身體,而是他們的心靈。切忌體罰學生。體罰,確實有震撼學生心靈之功效,但是更多的體罰,只能是學生情緒更加對抗,心理更加逆反。體罰就如同攻城一般,即使學生被征服,口服而心不服,教師也會付出一定代價。能夠駕馭“輕”和“重”而不被“輕”“重”駕馭。我班有一名學困生犯了大錯,內心惴惴不安,他“重”得很。如果你知曉情況后,勃然大怒,怒語相加,你也“重”了。只是學生既知已錯,早已準備好迎接一場暴風驟雨,待到風雨過后,他反倒“輕”了。我們應當出其不意,反其道而行之,以“輕”的面貌出現(xiàn),這種“輕”,對學生心靈的觸動,往往比以“重”的面貌出現(xiàn)的批評更大。學生會說:“我的心里,比被老師罵一頓還要難過!”我們不就是要讓學生通過錯誤受教育嗎?既然已受到教育,且終生難忘,又何必對他說難聽的話?
二.要有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很多學生長大以后仍然記憶猶新、不能忘記的班主任一定是有人格魅力的,優(yōu)雅舉止、談吐;淵博的知識;健康的體魄。這些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學生時代很容易崇拜一個人,好的老師不僅使學生提高自己的起點,更能讓學生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一個人一旦有了目標,他的成功的機會就大了。俗話說,經(jīng)師易找,人師難尋。學生遇到一位良師,是每一位學生的幸運。所以,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更重要的是修身養(yǎng)性,讓你的學生無時無刻感覺到你的人性光輝。
三.要善于以情感人,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情感是人世間永恒的東西,在學生面前,教師要能夠敞開自己的心靈,不掩飾自己的情感,并且用自己的情感去影響學生。教師要善于運用自己的的情感來調動學生的情感。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學生更是如此。做學生的工作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情感變化,同時能夠不斷調整自己的情感,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成功的教師尊重學生的情感,但是也能改變他們的情感,并且善于創(chuàng)造適當?shù)那榫?,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對于學生不正確的情感,教師應該加以引導,使學生及時回到正確地軌道上來。
四.一定要重視班風的建設,重視班級環(huán)境的影響。
好的環(huán)境和風氣對學生的影響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一個有斗力的集體,一個有凝聚力的集體,紀律一定是嚴明的,制度是合理健全的。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反之,對學困生的反作用會更大,“破窗戶理論”就是很好的例子,在不良的環(huán)境中,人的本性不好的一面完全完全暴露出來,而且因不良環(huán)境而放大,使環(huán)境更糟,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五.要善于激發(fā)學困生的潛能,用激勵、褒揚去鼓動學生。
心理學表明:人的潛能是無無盡的,班主任要懂得心理學,善于激發(fā)學生向上的愿望。蘇霍姆里斯基說,要像保護幼苗一樣保護學生的上進心。正所謂氣可鼓而不可泄。褒揚是一種方向性的暗示,學生很有可能朝著你指示的方向努力,學生一旦進步了,有成績了,馬上給予肯定,再送上幾頂高帽子,把學生的進步鞏固,斷了學生回退之路,這樣,可以逐步引導學生達到預定目標。
總之,作為一名班主任,傳授學生的不光是知識,還肩負著改變學生心靈的重托。對于學困生,在關鍵時候,關鍵地方,只要我們努力,就可以使學生的航船糾正方向,加足馬力,駛向光明美好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