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溝通是學校實現教育目標、滿足教育要求、實現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師生之間如何溝通,以什么樣的品質溝通,決定了教育有效性的程度。在教育工作中,是由班主任設計所有的德育活動。因此班主任必須懂得并善于運用師生溝通的藝術,與學生有效溝通,做好后進生的轉化,這樣才能促進班級和學生的發(fā)展。
【關鍵詞】有效溝通 后進生 班級管理
好的師生關系是以有效溝通為前提,在溝通的過程中協(xié)調各方力量,以促進班級和學生的發(fā)展為最終目的。班主任是班集體的建設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處于“統(tǒng)領”全班的特定角色,很容易把學生放在被管理者的地位。在課堂教學中,溝通是班主任時時必須面對的,溝通能力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基本功,那么,如何做到有效溝通呢?
一、真誠接納,鼓勵成功
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一般都會生氣、憤怒,心想:道理總在講,你為什么不聽?別人不犯錯誤,你為什么總犯?作為班主任,要全情接納學生的一切,包括錯誤,應該這樣去想:如果沒有學生犯錯誤,還要我們班主任老師做什么?因為他們是未成年人,自律意識、自控能力不強,犯錯誤才是他們的權利。
我班里的曉玲同學,近半年來,學習成績日趨下降,大不如前。經了解,她的父親因犯罪而入獄,這件事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極大的陰影。后來她媽媽生下小千金后,家人對她的照顧就更少了,原本一家人的疼愛于一身的女孩子,在父親離開后,媽媽的愛又放在那個嬌小的妹妹上。對于她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成績一下子開始下滑。對于曉玲上課不專心,成績差這一事實,我并沒有因此而厭惡她。相反的,我盡量去接納她,尊重她,與她一道談論她的精神苦悶和憂慮,并要求她的母親與外婆同樣尊重她的內心感受。這使得曉玲可以在老師面前放松情緒,自由地探索,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此基礎上,老師又不斷鼓勵曉玲,使其在家人和同學面前都不再自卑、抬起頭來。
鼓勵是強化的直接表現,教師要學會以各種各樣的鼓勵方式來表達對學生的肯定,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值得肯定與鼓勵的地方;要注意鼓勵不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虛榮心,而是為了增強自信心;要盡量給學生提供各種成功的機會,以達到鼓勵的目的。
二、關心理解,適時引導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也不忘記自己是孩子?!币簿褪钦f,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的問題,洞察他們的心理,理解、關心、相信他們。
一次高一年級的班干部改選中,我班有一位女生“體育委員”落選了。之前,由于她是體育委員,對自己還有一點約束,落選以后,好像換了一個人,課上自暴自棄,松松垮垮,愛做什么就做什么,聽不得教師的勸說,甚至遲到、曠課,與老師的摩擦、爭執(zhí)愈演愈烈,成了人見人怨的“淘氣包”??捎幸惶焖蝗粚ξ艺f“是自己不想當體育委員的”,眼里充滿了無奈。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意識到“體育委員”對她有意義,她有藥可救。我下定決心要讓她“起死回生”。通過了解,發(fā)現她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跟隨父親,而父親忙于工作居無定所,小學初中她一直上寄宿學校,長期得不到父母親的關愛,平時又經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她倔強又酷愛面子,這一次落選對她的打擊非常大。怎樣消除她對體育的怨恨?怎樣使她信任教師?怎樣幫助她從一片怨恨的沼澤中走出來?我開始找她談話,談興趣愛好,談人生目標,談她有特長的英語,談她喜歡唱的歌,談家庭、談生活,慢慢地她愿意和老師交流了。
溝通過程中我一邊聽取事情發(fā)生的經過,幫助學生分析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誤,一邊指導學生今后再面對同樣的情景,該如何應對,避免今后犯同樣的錯誤。
三、和風細雨,播種希望
學生犯錯后,處在極端情緒之下,他的大腦思維就會自動關閉。這時教師不要急于處理,要等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之后再作打算。批評時直面問題,切忌算老賬、揭舊傷疤,對學生曾經的錯誤應該學會遺忘。批評過后,要對學生好的行為給予表揚,讓學生帶著希望離開。教育就是要在每一個學生的心田種下希望的種子。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敝灰筮M生愿意去改正自己的缺點,他們就有機會成為一名非常優(yōu)秀的人才。因為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失敗者,也沒有人就是為當失敗者而生存著。無論是誰,他們都希望自己能成功。后進生也是,他們也渴望自己能成功,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優(yōu)等生,享受班級里公平對待。所以他們成為后進生肯定有內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事出必有因,我們教師絕對不能一棒子打死,后進生就是懶、上課不認真聽、做作業(yè)拖拖拉拉等等。我們教師要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有改過的機會,有成功的機會。在不斷的改變中我們要適宜地幫助他們。相信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后進生會有所進步。最終獲得成功。
四、耐心細致,持之以恒
除了真誠理解,勤加鼓勵外,要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還須要有積極的態(tài)度,耐心致志以及具體的行動。在幫助學生時,教師應盡量以積極,正面的態(tài)度來看待后進生的學習成績和在課堂上的表現。不因為其一時的學習落后或行為偏差而對她形成偏見而不予理睬,甚至完全加以放棄,要堅信后進生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要求進步的;要堅信后進生的問題都是可以經過努力來加以改變的;要善于從表現欠佳的孩子身上發(fā)現優(yōu)點和特長;要學會欣賞每個后進生的優(yōu)點。
另外,老師在處理后進生問題上,應做到耐心致志,與后進生建立互信,促使他們積極面對自己的問題,勇于做自我批評,并改進自己的缺點。在執(zhí)行耐心細致這一原則時,要確信這項工作不是一日之功;要理解在大多數情況下,后進生的行為轉變可能會出現反復;要明白轉化工作是耐心與急性子的較量;要堅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班主任用平和的心、真誠的心、寬容的心、信任的心、愛一切學生、愛學生的一切的心,和孩子溝通,定會產生神奇的教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