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學校文化的核心功能與價值在于培育學生堅實深厚的科學與人文基礎,鑄就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安慶市在學校教育中著重“向細節(jié)要質量,向教研要發(fā)展,向特色要品位”,追求文化立校的最高管理境界。
精細管理——
讓制度升華為學校精神
我們認為,學校管理的基礎是常規(guī)管理,抓常規(guī)就是抓隊伍、抓作風、抓效能、抓質量,讓常規(guī)管理在精細中優(yōu)化,在優(yōu)化中創(chuàng)新。
讓管理彰顯學校文化。精細化管理是安慶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安慶市教育局嚴格對學校的常規(guī)督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定期開展,進課堂、進食堂、進宿舍,走近教師、走近學生、走進社區(qū),把握學校管理原生態(tài),并將檢查結果作為學校領導績效考評的重要依據,作為申報示范學校的必要條件。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們就一直堅持“三定備課制度”,即定時間、定主備人、定備課內容,以老帶新、以新促老、集思廣益、精益求精,以精細制度規(guī)范備課行為。2006年4月,“全國中小學規(guī)范化管理論壇”在安慶市舉辦,安慶教育實施規(guī)范化管理的成功經驗開始走向全國。
讓精神激勵師生成長。學校精神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制度向精神升華是學校由初創(chuàng)到成熟、由粗放到精致、從弱校到強校的過程。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尤其注重發(fā)揮學校精神的激勵作用,使每一所學校都成為師生“求知的學園、生活的花園、活動的樂園、溫馨的家園”。我們要求教師做到“每日三問”:今天我的課學生喜歡沒有?今天我讀了沒有?今天我寫了沒有?要求校長做到“每日三問”:今天我們的學生進步了沒有?今天我們的教師進步了沒有?今天我們的學校進步了沒有?要求教師每學期讀一本書,寫一篇論文,參加一項課題研究,讓學習成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習慣,讓文化滋潤師生心靈。全國政協(xié)原副主席趙樸初先生親筆題寫太湖中學校訓“難學能學,難行能行”,已升華為學校文化,凝煉成學校精神,激勵著太中學子勇攀高峰。地處農村的程集中學,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榜上有名,腳下有路”的辦學模式,讓教育立足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校本教研——
讓教師體驗成長的幸福
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基本途徑。校本教研讓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在提升中享受成長的快樂;在研究中成長,在成長中體驗生命的價值。
喚醒教師的研究意識。一個沒有理想的教師,絕對不能走出多遠。校本教研,可以激勵教師的研究意識,使他們獲得生命的升華。安慶市校本教研凸顯“本土性、主體性、實踐性、文化性”四個特色,通過優(yōu)質課、精品課、教壇新星、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活動載體,喚醒教師的生命感、價值感、幸福感。
體驗生命的成長過程。校本教研是一種對話的文化,是教師主體生命的投入。安慶市校本教研具有“三特三讓”的特點,即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chuàng)造還給教育,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zhàn)。近些年來,安慶市的名師、名校長工作室以及名師、名校長博客紛紛登臺亮相,與一線教師真情互動,在互動中不斷地反饋、調節(jié)、體驗,領悟教育的技藝,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體驗成長的幸福。
凝聚團隊的智慧力量。我們實現(xiàn)了校本教研的“六化”,即教研工作網絡化、課題研究規(guī)范化、成果轉換廣泛化、校本教研特色化、名師工程制度化、學校管理品位化。我們建立了一批教科研基地和教研資源中心,推出了“百課萬人計劃”。目前安慶市擁有省級立項課題80項,國家級10項。省級重點課題《課改理念下小學生評價實施方案研究》獲得安徽省第五屆優(yōu)秀教研成果一等獎。
一校一品——
讓特色彰顯學校的品質
創(chuàng)建學校特色文化,就是要張揚學校個性,在創(chuàng)新上求發(fā)展,在特色上做文章,從而積淀成特色文化,打造出學校品牌。
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學生心靈。涵養(yǎng)現(xiàn)代學校文化必須尊重歷史,植根于歷史,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以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百年名校安慶一中以“育才興國”為己任,一個學校就培養(yǎng)了10名院士;桐城中學“勉成國器”的校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師生自勉自勵、奮發(fā)有為;地處偏遠農村、有著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浮山中學,以“求勤、求誠、求精、求真”的學風,也培育了2名院士。
多元文化培育學校特色。安慶市以多元的文化載體培育學校特色,努力提高辦學實力和品位。懷寧縣實驗小學倡導“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成為全省知名的經典誦讀特色學校。潛山縣舒州逸夫小學讓梅文化成為學校特色文化,讓梅精神成為學校精神。他們種梅樹、扎梅根、以物化人;他們辦梅展、誦梅詩、以文育人;他們品梅魂、立梅格、實踐做人。安慶二中利用班級宣言、勵志標語、勵志歌曲、勵志影片、心靈早餐等多種載體,構建勵志型班級文化場,讓“我自信,我成才”成為二中學子的人生信條。
超市學?!?/strong>
讓優(yōu)質資源實現(xiàn)共享
安慶市把能夠提供優(yōu)質教育的各級各類學校稱之為超市學校。在超市學校里,服務對象有了更多、更直接的選擇權,所有的教育資源都開架展示。
經營學校凸顯服務功能。經營學校要求校長不僅要對學校發(fā)展負責,更要對師生的終身發(fā)展負責。2007年8月,安慶市將安慶六中整體并入省示范高中安慶二中,讓優(yōu)質教育資源擁有更多更廣的服務受眾。健康路小學樹立“學校為教師服務,教師為家長和學生服務”的意識,要求全體教師在與家長交流時做到“三不要”,即不要遷怒家長,不要冷淡家長,不要向家長告狀,并開通家長投訴熱線,為學校教育注入更多的人性化關懷。
組織創(chuàng)新促進和諧共建。構建教育超市就必須突破教育組織制度上的障礙。安慶市許多學校都設置了“社區(qū)活動部”,策劃安排學校與社區(qū)各種組織之間的雙向互動,開展了廉潔文化進社區(qū)等活動。
產品多元滿足個性需求。就超市學校而言,辦學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的課程特色。課程特色的關鍵是要實現(xiàn)課程形態(tài)多樣化和所有教學資源開架提供,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在安慶的超市學校里,安慶七中等學校大膽地進行了傳統(tǒng)藝術進校園的試點工作,開展了黃梅戲藝術進校園活動。樅陽縣牛集綜合高中融普通高中教育、職業(yè)高中教育、音體美特長教育于一體,讓學生充分自主發(fā)展。
作為教學子系統(tǒng)的課堂,應該能夠提供分層教學服務和個性化輔導的平臺和通道,從而為每一個服務對象和消費者提供優(yōu)質的稱心滿意的服務。超市課堂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師生平等對話,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讓每一塊金子都能在課堂中閃光。
超市課堂的教育產品繁多,學生有“物”可選,每個學生都能領略到學習的樂趣,每個孩子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在安慶的超市課堂里,《可愛的安慶》、《桐城派文化》、《陳獨秀研究》等一批具有地方文化底蘊和特色的鄉(xiāng)土教材,實現(xiàn)了“三進”,即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針對學生不同的知識和能力基礎,許多超市課堂設計出了有一定坡度的A、B、C等多套學習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和需求選擇不同難度的內容,初步實現(xiàn)了選擇性學習和多元化學習。
“開架式”教學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決策、自我激勵、自我完善、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氣息。人民路小學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故錯換位”、“避重就輕”等方法,讓學生敢于質疑,學會自主學習,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與朝氣,促進了學生個性發(fā)展;高琦小學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讀中評、思中評、議中評,讓精彩的個性化評價語言激起同學們更多的思維火花。
康德說:“有兩樣東西,我們對它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所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充盈我們的心靈:這就是繁星密布的蒼穹和我們內心深處的道德律?!毖鐾逃男强?它是那樣寥廓而深邃;呼喚教育的情懷,它是那樣莊嚴而圣潔。在這充滿希望與生機的原野上,安慶教育人浸潤著深厚的文化,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勇于創(chuàng)新,奮發(fā)進取,讓最美麗的教育之花在每一所校園綻放,讓每一所校園成為師生的精神圣殿,讓每一位師生在精神圣殿里幸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