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影響最大,跟學生保持密切交往的教師。在新課程改革進行中的今天,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時代,從教師優(yōu)秀的人格中能涌現(xiàn)出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班主任的人格修養(yǎng)對班集體的建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一、師愛
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橋梁,也是形成班集體的前提,熱愛學生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基礎。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證明:縱使有萬多“理”,對學生講了幾遍幾十遍,可學生就是“不懂不接受”,依然我行我素??墒?,一旦學生生病住院了,你去醫(yī)院看一看,學生就會自責曾經(jīng)對不住你的事;學生生活上有困難了,你給予幫助解決,學生會暗下決心聽你的話;學生有傷心事,你安慰及時;學生學習信心不足,你真誠鼓勵;學生來自單親家庭,你給與父愛或母愛……這許許多多關(guān)心和愛護學生的行為舉止,會叩響學生心靈深處的琴弦,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誘發(fā)學生悔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決心和意志,會使學生懂得和接受你所講的“理”。感情投入越多,對學生越愛,學生的心靈就會被你所征服,學生就會對你“言聽計從”了。相反,如果班主任缺乏愛心,師生關(guān)系冷漠,雙方心理隔閡嚴重,學生不僅不會接受教育,而且還會對教師正確的要求產(chǎn)生“抗藥性”。此時,表揚,學生會認為是哄人。批評,學生會認為是整人。在這里,表揚和批評都成了教育的障礙。所以,只有從真正的愛生之情出發(fā),教育才是有效的。
2005年春,我所帶高2004級6班學生寧某,父母外出打工,因生病我三次帶她到縣城查病,因用中藥每天三次熬藥送藥,用一片愛心,使她深受感動,同時也陶冶了其他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關(guān)心,互相愛護的道理,很多學生主動提出愿意照顧這位同學,這就是愛的作用。教師愛學生,就會使學生在他的生活中,不斷地體驗人與人之間那種友愛、善良、公正、尊重、信任等美好感情,進而逐步形成對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正確認識。由于這種認識和信念有著堅實的感情基礎,學生不僅會由單純地接受別人的愛,轉(zhuǎn)變?yōu)閻弁瑢W、愛老師、愛父母,而且還會形成愛集體、愛人民、愛祖國的高尚情感和信念。在這樣的基礎上,形成的班集體是牢固的。
二、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是形成良好班集體的關(guān)鍵。班主任如何對待學生,把學生放在什么位置,對學生能否形成集體意識,具有主人翁的責任感,形成良好的班集體至關(guān)重要。
如果班主任始終把學生看作是與自己人格完全平等的人,看作班級的主人,認真聽取學生對班級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決不包辦代替。那么,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容易被調(diào)動起來,良好的班級體就容易形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切實感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對這個集體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總是想方設法要把這個集體搞好。這就是主人翁精神的萌芽。集體意識的產(chǎn)生經(jīng)過不斷強化,會成為學生道德意識的一部分。當他離開教師的直接指導,獨立地走上工作崗位以后,會以主義翁精神對待事業(yè),敢于創(chuàng)新,盡職盡責。
同時,尊重學生,學生會在心里更加尊重你,給你說心里話,把你看作良師益友。他(她)會真心對待教師,真心對待班集體,長大后就會真心對待社會。
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班主任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促成良好班集體形成的保證。
為人師表是教師的本色?!跋日眩拍苷恕?,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的人格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學生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錄下來的信號裝在“電子計算機”里,然后指導他們的行為。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班集體,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班主任一定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成為學生的表率。
試想一個班主任,教育學生助人為樂,自己卻自私自利;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卻隨地吐痰,出言不遜,粗暴懲罰學生;要求學生遵守校規(guī),自己卻不遵紀守法,自由散漫……這樣的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有威信嗎?他說的話還有誰聽?班集體建設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班主任是“創(chuàng)造未來人”的特殊的“雕塑家”。一個有高尚人格和處處以身作則的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定會有崇高的威信,班主任的人格和表率作用影響著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影響著班級正確輿論和良好的紀律的形成。在班主任的正確影響和指導下,班集體的核心就會形成。全班同學就會產(chǎn)生一種向心力和凝聚力,就會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