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提倡每個教師要努力成為專家型的教師或教育家型的教師,事實上這只是個良好的愿望。對于大多數(shù)中小學教師來說,可能一輩子也成不了教育家,但可以成為特色教師,包括那些工作生活環(huán)境條件比較差的教師都是有可能的。
所謂特色教師是指那些經(jīng)過長期教學的實踐與探索,在自己所教學科逐步創(chuàng)立了一套獨特有效的教學方法的教師。這種方法深受學生歡迎,效果良好,操作簡便,易于推廣。雖然他們未必有高深的理論,也不一定發(fā)表學術論文,但只要具備上述條件,我們就可以稱之為“特色教師”。如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楊柳青”年畫一樣,未必有多么高深的理論基礎,但只要群眾喜歡,非同一般,就形成了地方特色,甚至聞名全國,揚名世界。教學工作也是如此。我們提倡各地評選特色教師,一個區(qū)域一個學校都可以。
一、為什么要倡導廣大教師成為特色教師
1.有利于克服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思想,激發(fā)教師的職業(yè)活力。
一般說來,中小學教師工作比較繁忙勞累,整個學期面對同一批學生,看著同樣的面孔,重復著一樣的工作,不免會產(chǎn)生厭倦心理。特別是對于那些高級職稱已經(jīng)到手,奔特級教師又把握不大的教師,更容易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思想。一些在農村和偏遠地區(qū)工作的教師,由于生活條件和教學條件都比較差,更容易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思想。但如果他們想成為特色教師,就為人生樹立了新的奮斗目標,他們可以不受環(huán)境條件的制約,根據(jù)自己的教育對象和工作條件,創(chuàng)立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一旦被授予“特色教師”稱號,在他們的職業(yè)生涯中會有一種成就感。
2.有利于激發(fā)教師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創(chuàng)新思維。
要成為特色教師不能墨守常規(guī),也不能簡單的盲從別人,而要獨立思考。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方法,解決問題。教學工作乍看起來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好像日復一日的在重復著同樣的工作。事實上,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即使還是去年的老課本,但今年的學生會有變化;雖然還是教同樣的內容,但老師的方法會有所改革。教師每天都要思考,都要改革,力求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學生更喜歡。教學工作是一項富有挑戰(zhàn)性的創(chuàng)新工作,它只有底線沒有上限,同樣的教學內容可以有若干種教學方法。如果你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就要不斷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如果你把教學工作看作是一項科學研究活動,你就不再覺得單調乏味,就像那些昆蟲學家一輩子與蒼蠅蚊子打交道也其樂無窮,就像居里夫人一輩子與瀝青打交道也樂此不疲,因為你是在探討其中的奧妙,在尋求前人沒有找到的答案。教學工作也是如此。
3.有利于每個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近些年全國出現(xiàn)了許多名學校,他們大都以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而出名。一般是由校長創(chuàng)立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然后引導全校教師運用這一方法,甚至硬性規(guī)定每堂課教師只能講幾分鐘、學生必須練習多少分鐘。這些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在教改初期,確實有利于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但長此以往,反而會約束廣大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在有些學校,教師和學生只能成為學校教學模式的道具,教師的教學就是來證明校長的教學模式的。所以在這樣的學校,只有名校長而沒有名教師。教師外出上課也是為了證明學校的教學模式,人們只記得學校和校長,而不記得教師有什么特色。這樣的教師終生也形不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只能是學校教學模式的忠實執(zhí)行者。
二、怎樣成為特色教師
首先,教師要認真研究教育教學規(guī)律,探討新課改的理念。課程改革以來,教學理念有了很大的變化,教材的編寫方式和課堂教學的方式也都有許多變化,如果教師能及時抓住這些機遇,就可以形成新的教學模式。如山東省臨朐縣的石金彥老師,是一個農村初中學校的教師,她結合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課本主題式編排的特點,形成了“初中語文單元主題集結式教學法”。她打破傳統(tǒng)的語文課一篇一篇講的方式,而是一個單元集中講授,圍繞同一主題,集中學習生字詞,集中閱讀,集中分析,集中寫作。這樣就避免了一些簡單的重復,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雖然說這還不能算是最好的教學方法,但教師畢竟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深受學生的歡迎。
其次,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的興趣和學習規(guī)律。一種教學方法只有受到學生的歡迎才有效果,正如人們經(jīng)常說的:適應學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所以我們要認真研究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創(chuàng)立適合于本學段、本學科的教學方法。如天津市薊縣王秀芬老師,多年從事小學語文和數(shù)學教學工作。她在課間發(fā)現(xiàn)孩子們喜歡唱兒歌跳橡皮筋,雖然天天都是重復那幾首兒歌,那幾個動作,但孩子們樂此不疲。由此她想到,唱兒歌是孩子的天性,自己小的時候不也是整天唱兒歌嗎?能否把語文和數(shù)學的知識編成兒歌讓學生唱。于是她創(chuàng)立了“歌謠式教學法”。在語文課上,她把漢語拼音編成兒歌讓學生們唱。在數(shù)學課上,她把數(shù)學公式和計算步驟編成兒歌讓孩子們唱。在課堂上,她與孩子們一起編兒歌,一起拍手唱。下了課她也不回辦公室,而是和孩子們一起跳橡皮筋,只是原來的兒歌換成了數(shù)學兒歌和漢語拼音兒歌。學生們把學過的兒歌都背熟了,上課前大家集體背誦,瑯瑯上口。上課時哪一部分知識忘了,老師一提醒那首兒歌,孩子們馬上都會背出,學過的知識忘不了。用這種方法,她教的四年級學生提前學完了五年級數(shù)學課本,期末考試與本校五年級的學生一起用五年級的試卷考試,結果四年級學生的考試成績比五年級學生優(yōu)秀率高出20個百分點?,F(xiàn)在她已經(jīng)把整套的漢語拼音兒歌和數(shù)學兒歌都編出來了。
第三,要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情況,找到簡便易行的教學方式?,F(xiàn)在提倡多媒體教學,結果許多老師上課離開多媒體就不能上課了。比如中小學英語教學,用多媒體制作動畫片,播放電視片,確實有助于孩子們直觀的學習英語單詞和課文。但有些農村學校沒有多媒體,甚至城市的中小學也不是班班都有多媒體,即使有多媒體的設備教師也要制作課件,占用大量時間。有些老師由于課時多沒有時間制作課件,所以有多媒體也很少用。而山東省臨朐縣的于化紅老師創(chuàng)立了“小學英語簡筆畫教學法”。上課時老師不用多媒體,學單詞和句型時老師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幾根線條就勾畫出一幅圖畫,形象有趣,孩子們特別喜歡。另外老師還提倡孩子們也畫簡筆畫或漫畫,孩子們對學英語有了興趣。他們不但能把學過的單詞和句子說出來,還能畫出來,他們把自己畫的簡筆畫和漫畫訂成冊子,加上封面,成了漫畫集,孩子們有了成就感。類似這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即使沒有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老師也能教好學。老師不受條件的限制,一支粉筆決勝負,山區(qū)的老師也能做得到,值得提倡。
第四,教師要善于總結自己的教學方法。一個教師要成為特色教師,不是像小雞長成老雞,只要熬上年頭就行了。有的老師教一輩子學也未必能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風格,這樣的教師只能算是“教書匠”。所以教師要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方法,并不斷改進。要成為特色教師,就要給自己的教學方法起個名字,下個定義,說明操作步驟和效果,這樣才便于推廣。如山東省臨朐縣第一實驗小學,有20多個老師總結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并且寫成了小冊子,如:小學語文高品味閱讀教學法、小學數(shù)學三段設疑教學法、小學英語單詞高效記憶法、小學美術詩畫合一教學法、小學音樂少兒戲曲培養(yǎng)模式、小學體育自主愉悅教學法等等。老師們說起自己的教學法都眉飛色舞,成就感溢于言表?,F(xiàn)在山東省臨朐縣教育局在全縣評選了“百名特色教師”,大大激發(fā)了廣大教師的教改熱情,人人都看到了奮斗目標,包括那些工作在山區(qū)的中小學教師,他們也不覺得自己比別人差,也可以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也可以被授予“特色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