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
時間:2015/3/6
課改以來,我去過一些學校,接觸了很多教師,應當說,許多教師的學養(yǎng)都達到了較高的層面。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青年教師的專業(yè)追求意識,可以說,這批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是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最好的。他們的特點是讀書的領域寬,積累豐厚,有較扎實的哲學、思想文化史功底;他們對中外教育理論,特別是現(xiàn)代外國教育理論極感興趣(個別教師甚至能讀原著);他們的寫作能力一般比較強,能夠利用各種渠道發(fā)表獨到見解。雖然他們的教學工作繁忙,但仍以極大的精力關注教育與社會的聯(lián)系。
與此相反,也有相當一些語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仍未達到最起碼的要求。一些教師不但嚴重缺乏專業(yè)意識,對一切需要接觸的新事物,也充滿抵觸情緒;特別是對課改,他們始終有一種莫名的怨憤。去年曾看到一些言論,很驚訝也很困惑。例如,有老教師撰文批評新教材,不是理性地分析教材的結構、選文及編排水平,而是埋怨用新教材得“重新備課”,嫌新課文多;有教研員說,用舊教材,編“教輔”賣錢,剪刀漿糊加網絡下載就夠了,換新教材,還得看一遍再編;也有教師公開嘆息,靠以前的教案混了多年,“沒想到一夜之間成了廢紙”等等。這些,都令人無法理解。如果以這樣一種態(tài)度來教學,休說教學改革,放在過去,有沒有資格當教師尚且還是個問題。
應試教學模式影響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有教學經歷的老師都清楚,輔導高考學生未必需要很高的專業(yè)水平,但是有可能需要教師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而目前通行的評價方式誤導了教師,使教師在專業(yè)發(fā)展方面無所作為。有些教師僅僅因為所帶班級高考成績好,便被評為“優(yōu)秀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甚至“特級教師”,這比鉆研學科教學、增強專業(yè)素養(yǎng)、形成一定的學術背景要容易得多。這些年我注意到,一些教師除了談高考,對教育、教學領域其他東西幾乎沒一點興趣;有些教師聽學術報告,只要聽到談教育理想或教育理論,立刻站起來退場;某市許多教師公開要求學校直接發(fā)“書報費”,不要再憑票據報銷,因為他們根本不想買書訂雜志;有一回聽說某校教師買了不少史書,我大為推崇,在一些場合說起此事,不料有知情人大笑不止,原來,那所學校語文教師正在編一套“高考文言文選讀”,他們買書是為了編“教輔”……
又如,一些高師畢業(yè)生對從事教學工作缺乏長期打算,同時又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眼高手低。其實,在應試教學成風的當今,高校的教學質量也受到影響。我們注意到,一些中文系畢業(yè)的學生,不知道本專業(yè)知名學者的姓名,對一些很重要的專著,也茫茫然無所知;絕大部分來應聘的畢業(yè)生,在高校四年或七年連一篇短文也沒發(fā)表過(他們最重要的經歷就是三四個星期的實習)。我同時還注意到,中文系畢業(yè)生的歷史、哲學知識普遍缺乏,書上沒有的東西,不知道到哪里去找。
我已經不敢往下說了。還有的同行告訴我,一些基層學校情況更嚴重。形成這種狀態(tài)的因素很多,也比較復雜。不過我認為,不能簡單地把板子打在教師身上,也不能一股腦地把原因都推給社會。
2.當務之急,是樹立自覺學習的觀念
同樣面對新課程和新教材,在一些學??梢钥吹酵耆煌姆磻?。有些教師認為,用新教材是挑戰(zhàn),如果學科教學沒有一點難度和高度,不但毀了學生,最終也毀了教師。這些教師讀書多,愛思考,肯鉆研,有自己的追求??墒沁@樣的教師目前在學校所占比例并不高。
目前最需要做的事,可能還在于樹立一種自覺學習的觀念。教師需要認清形勢,端正思想,確立專業(yè)意識。我們干脆把話說得更直白一些:專業(yè)水平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教師在專業(yè)上沒有“兩下子”,怎么能把課上下來?
然而目前很多教師既缺乏這樣的意識,也缺乏一個學習環(huán)境。經常聽到一些學校打擊壓制教師自覺學習的例子。有幾位青年老師說起,因為在業(yè)余時間讀了一些教育理論書,發(fā)現(xiàn)學校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著的問題,提了些建議,引起了教師的共鳴,校長卻因此不快,羅織罪名,打擊報復,大會小會都吹風暗示,煽動學生家長攻擊教師的教學方法。如果學生成績不好,校長就煽動家長說,教師可能只顧自己看書了,讓家長來攻擊教師的讀書。奇怪得很,有些教師理論基礎比較好,竟也讓領導不快。這些校長自身專業(yè)水平較低,有的并不具備從事教育教學的素質,也無心把自己從外行變?yōu)閮刃校谒麄冄劾?,學校是刮錢撈錢的名利場,是加官進爵的階梯,他的人生目標就是跑官撈錢。這樣一批不學無術、不作為者來管理學校,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最大障礙。在不少學校,除了外行領導內行、業(yè)務差者領導業(yè)務精英之外,還多一條:職業(yè)道德差的人管理品德高尚的教師。這種導向,就是宣揚不讀書、不思考,就是倡導“奴才精神”,就是公開地鼓吹專制文化。
在這種風氣下,專業(yè)水平高的骨干教師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用,無法成為課改的核心力量。時下高考成績成了一些學校“管理”教師的法寶,有的學校甚至搞“末位淘汰制”,逼使教師參與惡性競爭。當全體教師都上了應試的軌道、疲于奔命時,一些校長反而輕松了,他也就不用再擔心管理水平低、缺乏專業(yè)修養(yǎng)而被嘲笑了,從此萬事大吉。這種情況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學校中,嚴重地干擾教師的讀書和學習。
教育行政部門的一些規(guī)定也會干擾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意識。前些年,不知哪來一陣風,流行“統(tǒng)一教案”,而且給使用“統(tǒng)一教案”的教研組、備課組發(fā)重獎。我對此很不理解。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對課堂教學設計有自己的主張,而且課堂上的情況千變萬化,學生也未必適應這種統(tǒng)一的教學方案(如果這樣做行之有效,中小學只要把遠程教育模式搬過來,全國只要幾十名教師就夠了)。這類做法,是對教師作用的漠視,表現(xiàn)出對教師專業(yè)作用的貶低——當然,也暴露出某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無知。
另一方面是教師自身的認識差距。因為遇到過挫折,因為工作安排不理想,因為對領導有意見,因為同事猜忌——有些教師總是訴說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作為自己不讀書、不學習的理由。
其實,教師把不讀書、不學習歸咎于學校也沒有道理。對一個有自覺學習意識的教師來說,永遠會有動力,永遠會有時間,因為這是他自己的事。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雖然以讀書為業(yè),我們目前可能做不到(也沒有必要),但認真讀幾本書,讀通了,讀透了,有了新的思維方式,新天地就在眼前出現(xiàn)了,個人生活品質的提高也就從這里體現(xiàn)。讀書、學習,是人生需求,而不應當僅僅為了文憑(當今中國,獲得文憑也真不難)。目前是中國教育有史以來教師學歷最高的時期,可是卻是教育界較混亂的時期,真是耐人尋味。
所以,在讀書、學習問題上,可以公開地鼓吹“利己”意識,不要說大話,放空炮。教師有了自覺學習的意識,也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念。
3.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
問我教師生涯中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是什么,一時很難回答。很多事都使我獲益。對一個有自覺學習意識、想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教師而言,工作和生活的一切,都會對他有所啟迪。
年近退休,回顧自己的教學經歷,教訓比經驗多。有人聲稱教師的教育、教學不能失敗,否則誤人子弟云云,其實是大言惑眾,因為這種觀點本身就違背了認知規(guī)律。二十多年來,我逐漸明白,在教學中,既要尊重規(guī)律,也必須創(chuàng)新。如果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他的學生也不會有多大的出息。教師要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每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教學情境以及教師的狀態(tài)都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因而不能因循守舊,照搬照套。在教學中只有不唯書、不盲從,獨立思考,才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教師的教學智慧是他讀書和實踐的結晶,即使是借鑒來的,也會有一個學習和接受的過程,并非是刻板的教學模式本身能包含的。
我想,多年以來,我一直能作為一個學習者,保有學習意識,也許是自己能取得一些長進的重要原因。我一直建議學校以“學習委員會”取代“學術委員會”,教師老老實實讀點書,提高自身素質,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硬充理論家、學者去嚇唬同行。
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克服功利意識。不久前,有幾位青年教師問我怎樣才能成為特級教師,甚至有一位直接問“怎樣才能出人頭地”,這讓我不知說什么是好。我建議青年同行不要追求成名成家,做任何工作都不能注重功利,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更是如此。也許問者會覺得這樣的回答南轅北轍,然而我說的是真心話。我建議他們最好能趁著年輕、精力旺盛時,多讀一些書,讀得“雜”一些,有條件的,多讀點哲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打好底子。此外,還有件事必須做,即積累你的教訓,總結你的經驗。我在1985年到1987年那三年里,幾乎每天寫一兩則筆記。這些筆記記錄了教育、教學中的體驗,大多只有四五百字,有敘事,也有感悟,還有一些是設想、雜感。我從自己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我把這些思考和感悟記錄下來,僅此而已。多年后回頭看這些筆記,我發(fā)現(xiàn)當年的觀察和思考很有價值,特別是我關注的一些教育、教學細節(jié),日積月累,最終形成了一系列想法。教師的工作是實踐型的,很緊張、很具體、也很瑣碎,不大可能形成很深的理論背景,寫專業(yè)論文的機會也不太多,但是教師的經驗體會遠比從事理論研究的人要多,為什么不發(fā)揮這方面的優(yōu)勢呢?我曾向一些同行提出這個建議,經常性地寫“教學一得”或教學隨筆,因為這種形式不拘一格,要求不高,比教學論文好把握,對教師的積累發(fā)展也有價值。
青年同行要戒浮躁。現(xiàn)在文教領域風氣不太好,缺乏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急功近利。有些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上剛有些想法,馬上就吹成了經驗;事情還沒做完,報刊上就吹出來了,甚至書也出版了;校長急于要成績、要成果,作為自己升遷的“政績”。在這種情勢下,教師要有負責任的態(tài)度,不能隨機起哄,因為我們的工作直接面對學生,不能把這種背棄學習原則的惡習傳染給下一代。
此前寫過一篇《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講述了我的愿望,實際上已經談了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我認為,比起“研究型的教師”、“學者型的教師”,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要求實在不算高,希望同行朋友能朝這個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