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年以來的應試教育也開始逐漸向素質教育轉軌。素質教育的內涵極為豐富,很多領域正處于初始階段,我們這所地處大山之中的學校,也在全面學習、研究、探索、實踐:如何將“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收到一點效果,在全面發(fā)展、面向全體學生方面向前邁進了一步。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千方百計轉變后進生,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要做到面向全體,必須高度重視轉化后進生。
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學生這個群體中,本來就有一批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礎水平較低,很難學好義務教育課程。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教學難度越來越大,作業(yè)量越來越多,使中等以下的學生難以承受,致使多數(shù)后進生喪失信心,導致學無樂趣,從而自暴自棄。如果不能強化轉化工作,必然會產生對立情緒,成為班級的“墜腳石”,影響整體。
過去以應試教育的標準衡量一所學校,一個教師的業(yè)績,主要看升學率和升學成績。這種導向,教師們一般只重視優(yōu)等生的培養(yǎng),很少有人能在培養(yǎng)后進生上多做點工作,致使后進生越來越差。必須引起我們從教者的高度警覺和重視。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在轉變后進生,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方面有以下幾點所得:
1. 發(fā)展學生個性 培養(yǎng)多種人才
“大教育觀”認為,教育應該是每人都得到發(fā)展。社會發(fā)展需要多種多樣的人才,每個人的能力又表現(xiàn)在不同的方面。有許多文化課學習成績差的后進生,在其他方面往往表現(xiàn)出驚人的才能,如音樂、體育、美術及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等方面。所以在組織教學時,應該重視音、體、美、勞的教學,并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加以重點培養(yǎng),努力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使大多數(shù)學生按自己的個性去發(fā)展,成為祖國建設所需要的人才。
2. 尊重后進生 正確對待后進生的錯誤
在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下,后進生失去了升學的信心,對課堂教學感到枯燥乏味,經常出現(xiàn)違反紀律的現(xiàn)象,受到老師的冷遇,甚至受到體罰或變相體罰,這樣進一步造成師生之間的嚴重對立,不利于學生的思想轉化。
如何對待后進生所犯的錯誤呢?葉瀾教授指出:“生命有各方面的需要: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物質的、行為的、認知的、價值的、精神的、信仰的,任何一種活動,人都是以一個完整的方式參與和投入。”從這個意義上講,后進生更需要教師的尊重。是否真正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本標志,是看我們是否承認學生犯錯誤的權力,是否給他們以犯錯誤的機會。學生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有權利探索學習與發(fā)展的機會,這就意味著有權利失敗,有權利在失敗中作出新的選擇,易犯錯誤就嚴厲懲罰,是會影響到受教育者發(fā)展的。應該對后進生犯錯的原因、性質、處理方法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采取恰如其分的處理方法。最佳選擇是:循循善誘,說服教育,使其心悅誠服,才能徹底改過。
3. 堅持公平原則 公正地對待后進生
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對學校和班集體的熱愛程度,與教師能否公正地對待他們關系極為密切。
在“應試教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后進生在課堂提問、課后作業(yè)輔導、作業(yè)批改、甚至在座次排列等諸多方面,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們往往為此感到寒心而導致灰心。這就需要教師從各方面公正地評價后進生,使他們產生公平感,真誠地感到老師關心自己、尊重自己,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這樣,就會加深師生感情,密切師生關系,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才能使后進生虛心接受教師的正確導向。
另外,還要努力為后進生創(chuàng)設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使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激發(fā)他們奮進。如:課堂提問和課后作業(yè)可以適當降低難度;課堂教學可以降低起點,創(chuàng)設條件,使其循序漸進地進步和提高。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善于調查研究,多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進步,多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這是后進生變先進不可缺少的條件。
4. 加強理論宣傳 正確認識后進生的先天智能
科學研究表明,在人群中,智力超常的不過千分之三,智力低下的也不過千分之三,中間這部分人的智力差異是微乎其微的。為什么這部分同學的學習成績卻差異很大呢?主要是學生的勤奮程度、教育條件、社會及家庭環(huán)境影響等因素的作用。但是,許多學生和家長缺乏正確認識,往往把學習成績不好,歸結為先天智力不足。由此,降低了對自己(或自己孩子)的要求,放棄了主觀努力,消極影響很大。為此,教育工作者必須宣傳科學的教育理論,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講清問題,使學生懂得:“天才出于勤奮”的道理,使后進生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教師可從后進生中選擇有說服力的對象進行教育實驗,收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這樣活生生的事例可以起到教育全體學生的作用。
多年的學習探索和實踐使我認識到,努力轉化后進生,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需要;是深入落實大教育觀,真正體現(xiàn)了“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理念。既是勢在必行的,又是切實可行的,是每一位從教者的光榮而神圣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