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關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因此,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竭盡全力地去做好本職工作。下面,我將結合自己成長的經(jīng)歷談談如何做好關注貧困生工作的。
一、思想引導,啟迪貧困生心靈之光
正如不少教育工作者指出,貧困生不僅僅指的是經(jīng)濟上的貧困,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貧困。物質上的貧困并不可怕,我們可以通過物質補助、資助等手段加以解決;而 精神上的貧困唯有通過精神途徑去加以解決。人的精神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解決不好,往往容易出極大的問題。因此,我們不得不慎。那么,我們怎樣去激活貧困生的精神狀態(tài)呢?我想,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必不可少。人們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也是我們對精神貧困生教育幫助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次,為貧困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孔子曾提出“仁”的學說,其中,它包含一切美德。如果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能靈活運用這種思想,必將使校園充滿濃濃的人文情懷。校園是學生的第二個大家庭,只要我們大家努力去創(chuàng)造,我相信,一個美好的氛圍必將形成。大家和諧相處,貧困生也會從精神上感到生活中的陽光,從而激發(fā)他們的生活熱情。
第三,我們要及時搞好家校聯(lián)系,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讓貧困生健康成長的良好家庭環(huán)境。家庭是貧困生成長的搖籃,可是,由于貧困生的家庭往往是支離破碎的,或者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等諸多因素,非常不利于他們的成長。我們做教育工作的,一定要及時了解溝通,采取對癥下藥的方式加以解決,使家庭處處充滿愛和溫馨的陽光。
第四,引導貧困生讀名人傳記、讀經(jīng)典,讓楷模樹立在他們的人生高地。說實話,我求學的時代就曾經(jīng)是一名貧困生,在學校老師們的關照下,我還是堅強地挺了過來。我永遠難忘:小學五年級時的班主任,那時他還是一名民辦教師,工資收入很低。然而,他卻從微薄的工資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為我買了20支鉛筆和20個本子。不僅如此,他還贈我一本那時罕見的勵志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歲月飄逝,這本書卻永遠珍藏在我的心中。保爾,我心中的英雄,幫助我度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后來,我考上了中學,一直到大學,至今已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從這一點來看,我認為,讀名著意義極為重大。因此,我建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多用名著開啟學生心靈之光。充分利用學校圖書資源,選擇那些典型的書籍,如《馬克思、恩格斯傳》、《列寧傳》、《毛澤東傳》、《鄧小平傳》、《林肯傳》、《居里夫人傳》等一系列名人傳記,來啟迪貧困生的精神之光。讀書是美麗的,讀書能熏陶一個人的心靈,能培養(yǎng)貧困生高雅的精神氣質等等。
二、心理疏導,是打開貧困生心靈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貧困生的貧困,并非僅僅表現(xiàn)在物質生活的匱乏上,更為匱乏的是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他們缺乏自信心,心理往往有一種自卑感。針對這種學生,我們必須采取恰當策略。如教師多進行心理安慰、輔導,讓貧困生抬起頭來,樹立自己近期目標和遠大理想,在學業(yè)、生活諸多方面,爭取日日有所進步,日日見到光明。
心理狀態(tài)如何,往往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設立心理咨詢室,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辦法。心理咨詢室要定點、定人員,此外,還要廣泛發(fā)動教職工,爭取人人都當心理輔導員,從大氣候上創(chuàng)造一種心理和諧、融洽的氛圍。在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學科教師必須充當好心理輔導教師。如數(shù)學這門學科,相對來說比較抽象難懂,是造成貧困生的因素之一。這就要求教師教學中,必須使用直觀手段化抽象為具體,便于學生接受知識。再如語文學科,在心理教育方面也承擔著重要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借助于大量課外知識,進行理想教育。通過課外閱讀,學習那些身殘志堅的楷模。像20世紀80年代的張海迪,身殘心不殘。她坐在輪椅上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之夢:翻譯了文學作品《海邊診所》,著有小說《輪椅上的夢》、散文集《生命的追問》等書,海迪的名言:“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身殘志不殘,塑造了張海迪輝煌的人生!……我想,以次來激發(fā)心理有障礙的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必將產(chǎn)生極大的感染力。總之,進行科學的心理疏導,是一把打開貧困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
三、生活指導,是促進貧困轉化的溫暖陽光
眾所周知,貧困生往往缺乏生活上的關照。因此,進行生活指導又顯得極為重要。目前,我們教育界廣泛倡導“做學生愛戴的老師,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我想,其中一種重要的方法就是進行——生活上的指導。所謂生活指導就是指導學生的生活習慣,如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要饑一頓飽一頓,看起來是些小事,其實這都是大教育,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就包括這些。當然,具體的指導方法還有叮囑法、調查法等。經(jīng)過長期熏陶,貧困生的生活狀態(tài)必將有所變化。
其次,我們要教育貧困生要正視自己物質上的貧困。貧困只是暫時的、相對的,沒有永遠的貧困,也沒有永遠的富有,物質的貧富主要靠自己未來去創(chuàng)造。同時,我們也要教育他們懂得:家貧出孝子,家貧出人才。這不就是人們常說的“逆境成材定律”嗎?如曹雪芹舉家食粥,竟寫出千古經(jīng)典《紅樓夢》,我們生活的時代,從物質上來說,畢竟優(yōu)于那個時代,我們更應該走上成材之路。
我們常說,教育要充滿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生活指導是教師實施愛的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我倡導廣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實施生活指導教育,生活指導猶如陽光,它會給貧困生的心靈注入暖流,讓他們在愛的春天里茁壯地成長。
四、學習指導,是貧困生成長成才的堅強基石
貧困生能否成才,將奠基于他們的知識基礎。因此,加強對貧困生的學習輔導,是他們成長成才的關鍵。知識貧乏,也往往是貧困生的一大特征。教師如果能及時解決這個問題,其意義將是非常重大。因此,我希望廣大教師要搞好分類,例如:哪些貧困生理科差,那些貧困生文科差……以便做到相互配合,因材施教。
解決了貧困生的知識匱乏,無疑是在起成長成才之路上大力推進一步。這樣,他們就會在知識的大道上,抬起頭來走路,就會發(fā)現(xiàn)人生之路上的陽光!
促進教育公平發(fā)展,這是當代教育向全社會發(fā)出的重要呼喚。教育要走向人文化,更好地體現(xiàn)出人性教育,這是時代的巨大進步。促進教育公平發(fā)展,也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其內涵很多,外延也很豐富。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努力發(fā)掘其中蘊涵的教育手段與方法,尤其要關注“弱勢群體”學生的成長,扶助他們健康成長——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也是凝聚師德師魂的重要體現(xiàn)。總之,讓我們高揚敬業(yè)、奉獻、科學、開拓精神的大旗,為打造新世紀新型人才,為實現(xiàn)教育公平、和諧發(fā)展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