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緣故,筆者經常同一些校長打交道,時間長了,猛然發(fā)覺,對于校長來說,涵養(yǎng)居然比什么都重要。
涵養(yǎng),顧名思義,應該包括“內涵”和“修養(yǎng)”兩大方面,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此,我們不妨剖析一下當前學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或許可以管中窺豹,一探不夠格校長涵養(yǎng)之究竟。
類型一:能力不足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钡牡览恚m然不敢說絕對正確,但大致如此。實踐中,好學校各有各的優(yōu)勢,差學校各有各的問題。
一些問題學校,問題往往出在校長身上。按理說,校長應當是教學的模范、管理的專家、師德的樣板,理應是一線教師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絕大多數(shù)校長一般也是遵循這樣一條循序漸進的成長路徑,走上管理崗位的。然而,也不排除個別教學不行、業(yè)務一般卻善于“公關”的人,“脫穎而出”成為校長。這些在教育教學素質上先天不足的校長,如果后天再缺乏調理和滋補,很容易出現(xiàn)外行人領導內行人的局面。
曾經有這樣一位校長,當年教書的時候一塌糊涂,帶一個班,差一個班,先后教了幾個班的課,幾個班的學生都要求換老師,因為他實在講授不清所教的內容。他自己也很痛苦,最后橫下一條心,設法登上了校長的位置。然而,一朝得志,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為了證明自己,就經常召集教職員工開會,而且是開長會,喋喋不休,每一次都把大家講得昏昏欲睡、饑腸轆轆。此公愿意點評別人的上課情況,尤其愛好點評學校里那些優(yōu)秀教師的課例,這本不是壞事,但他事先在小本本上抄下來一些“話全對、理全通、就是沒有實效性和針對性”的空話、套話,背下來,然后教師面前“二次背誦”。沒用多少時間,學校的教學質量面目全非。
類型二:難以容人
教師是學校的第一生產力。一所好學校的背后,不僅有一個德高望重、學識淵博、涵養(yǎng)深厚的好校長,更有無數(shù)默默奉獻、追求進步的好老師。好校長與好老師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不過,也有一些自身涵養(yǎng)不夠的校長,潛在的自卑感不斷累積,最后走向極端,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甚至對人才進行壓制。學校中,哪個教師水平高、能力強、深受學生歡迎,校長不僅不為之自豪,反而千方百計地進行打壓。究其原因,是作為一個曾經有過挫敗感的教師,一旦大權在握,那就對自己不曾享受過的風光、不曾獲得的榮譽過分敏感,歸根結底還是一種不自信的外在表現(xiàn)。
類型三:獨斷專行
好的校長靠自身涵養(yǎng)所釋放出來的人格魅力和人文情懷實施有效的管理,差的校長自身涵養(yǎng)不夠,往往赤膊上陣,靠剛性管理維持弱局。
據(jù)我觀察,水平高、有涵養(yǎng)的校長總是對文化感興趣,他們滿懷自信、富有理想、充滿激情地規(guī)劃和推進學校文化建設,不時地發(fā)給老師蘇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于漪、魏書生等人的教育類著作,營造書香氣息和書卷氛圍。學校的一切,不管是教學文化還是管理文化,無不投射出濃濃的教育情懷。置身校園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健康和諧的濃烈氣息。
反之,個別水平和涵養(yǎng)較淺薄的校長,特別熱衷于工廠企業(yè)流行的精細化管理,心思不是用在促進人的發(fā)展和進步上,而是全心全意忙于制定各種各樣、繁瑣機械的條例和規(guī)章。我們不反對規(guī)章制度,但是過于繁雜,肯定就有問題了。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不感興趣,卻對目前充斥市場、以絕對服從為主導思想的員工培訓類書籍情有獨鐘;舉校上下,倡導的不是開明的思想文化,也不是科學文明的管理方式,而是很不高明的“一言堂”。
學校是什么?它理應是師生共同成長、享受教育的樂園,而不是冷調子的制造工廠。抽空了獨立思想、人文關懷和價值追求的學校,不過是一個名不副實的空殼,蒼白且淺薄,對于其中的每一個人來說,都無異于一種折損,無論身心。
類型四:能量內耗
有些學校,人際關系緊張,玄機重重,矛盾多多,關鍵問題也在校長。一個有正氣的校長,斷然不會帶出這樣的隊伍。即便有苗頭,也可消解之。
優(yōu)秀的校長,善于在錯綜復雜的人脈網(wǎng)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靠的不僅僅是技巧,更主要的是自身的涵養(yǎng)與素質。其身正,不令亦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早已為無數(shù)鮮活的事例所證明。公生明,廉生威,也是無數(shù)管理學教程中常提的熱詞。然而,紙面上的東西,未必能深入到教育的各個角落、深入到千差萬別的學校。那些有待發(fā)展的校長,往往就是在這個關鍵的節(jié)點上出問題的。
打鐵還要自身硬。自身不硬的人即使勉為其難地進入管理崗位,那種力不從心也是顯而易見的。解決的辦法不外乎有二:向那些出類拔萃的優(yōu)秀校長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專家學習,盡快提升自己的業(yè)務素質與綜合涵養(yǎng),做一個帶領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大顯身手、銳意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的勇者和強者。如果不思進取,甚至想“反正我不想也不能發(fā)展到優(yōu)秀者的行列中去了”,那還不如把自己放到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去,找到自己的特長,把它們彰顯出來,活出最適合自己的狀態(tài)和水平。
以上諸種現(xiàn)象,在我們的教育生態(tài)中,雖不普遍,但也并非鳳毛麟角,對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所造成的傷害不容小覷,值得引起我們的警惕和重視。
校長,你的“涵養(yǎng)”夠不夠?
時間:201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