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的訣竅
時間:2016/7/2
如何有效地搞好班級管理工作,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如何增強師生感情的親融性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認真探討的課題。我在本職工作中嘗試了這些方法:
以德示人:教師之天職在于教書育人,要教育學生有道德,有理想,有社會責任感和進取精神,逐步培養(yǎng)、形成其良好的道德、生活、學習習慣與品質(zhì),它帶學生個性發(fā)展,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尤為重要?!吧斫讨赜谘越獭?。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師德和教師的人格力量不可忽視。教育者力求用高尚的品德感染人,頑強的毅力啟迪人,崇高的精神鼓舞人。以德示人,以德育人,事實證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良好效果,也是學生親師性的有效媒體。
以情感人:班級群體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每個人都是一本書,一個豐富的世界,要求教師必須耐心,細致地研讀。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如何開啟學生心靈之窗,融洽師生關(guān)系,促進雙向情感交流,是管理成敗的關(guān)鍵所在,我的做法是循循善誘,以師生之“情”構(gòu)筑教書育人的橋梁。教師臉譜不宜是一幅冷峻的面具,而是自信、生動、親切,并是傳遞關(guān)懷、愛心的使者。教師要用心去認識、理解、關(guān)懷學生,做到一言一行總關(guān)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新的深處”。教師要把自己的生命放到學生的生命里去。
以理服人:不同的學生,其個人經(jīng)歷、家庭背景不同,年齡、個性又有差異,各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不可能一樣。如何用不同“小家”的小成員來營造班級這一“大家”的和諧統(tǒng)一,將他們不同的意志、理想、言行、心理納入正常管理軌道上來呢?理是關(guān)鍵。教師在對學生動之以情的同時還需曉之以理。在思想工作中,在對違法學生處理事不能簡單用“你必須怎樣做,”“你不應該那樣做,”之類言辭草草了事,而要依據(jù)當時教育的不同內(nèi)容,學生的個性差異、師生情緒狀況等,找準切入點,以理服人。其實就是在教育過程中注意服其心,而非僅服其身的道理。
以章律人:講究德、情、理,并非放棄原則,恰恰相反,在管理上要嚴字當頭。中學生正如純凈水,裝在不同的容器中,就有不同的形狀。管理不是憑好惡與心境的好壞,而是依靠各種規(guī)章制度。使管理工作力求科學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和目標化,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學期開始有學生結(jié)合班級實際討論制定制度落實到實處,班級設(shè)有紀律、路隊、衛(wèi)生、早操等專人負責,班級進行評比,在協(xié)助班主任工作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我學生管理自身集體教育個人的治班思路,并設(shè)有《班級日志》《思想品德考核表》《學習計劃安排表》天天有記載,周周有小結(jié)。班級制度的實施,其優(yōu)點在于學生既明確其奮斗方向和目標,又能及時反饋信息,形成一個不斷完善,超越自我的積極局面。
以志激人:“志當存高遠”一個胸無大志的人,一個沒有追求和奮斗目標的人,就缺少前進動力,更談不上發(fā)展。我們認為無論是知識的獲得,技能的形成,還是素質(zhì)的提高,都主要來自學習。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完成學習目標的途徑是:運用激勵措施,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樹理想、談追求,增強其責任感,使命感和憂患意識,以培養(yǎng)學習的熱情性、主動性和進取精神,時時力求將學習將學習情緒調(diào)控到最佳的“亢奮”的狀態(tài)。“水擊石則鳴,人激志則宏”實踐證明,激勵,明志是學生完成學業(yè)任務、健康成長的重要一環(huán),它在學生全程發(fā)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然,在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還宜做“嘴勤、腳勤、手勤、腦勤”,在不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時,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改進管理方法,規(guī)范管理程序,完善管理系,力求使教育教學更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