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自從當了教師,就免不了與學生打交道。事實上,學生工作是教師最重要的工作。一個教師,如果連學生都搞不定,這個教師基本不能算是成功的。可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學生,的確是越來越難搞定了。
新教師接一個新班的時候,由于大家都不熟悉,所以最初的一段時間基本是相安無事的。通常情況之下,雙方都會相互地試探一下。學生有時會有兩三個人率先發(fā)難,出一些難題讓教師解決,如果教師顯示出強大實力的話,學生們自然收斂起虛浮,認真對待教師;若是教師被試探出來“營寨空虛”,那么學生不久便會大舉進攻,教師很可能一時抵擋不住,迅速敗下陣來。
有些教師會選擇先下手為強,所謂“兩強相遇勇者勝”,如果接手的新班調皮搗蛋的學生比較多,他們會在遭遇戰(zhàn)中,振作精神,給學生一個下馬威。一些臨時代課的教師,通常會做這種選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劈上三板斧再說,等到學生探明虛實,早已得勝回營,圓滿完成代課任務了。
還有一些老師則根本不給學生接近的機會,冷若冰霜,從不跟學生拉家常,上完課就走,若有學生溺戰(zhàn),高懸免戰(zhàn)牌,不與學生正面接觸,不找學生談心,不暴露自己真實想法,總之,不跟你戰(zhàn)斗。你若不守紀律,我不與你交鋒,回馬便走,你若追上來,旁邊自有班主任出來接住與你廝殺。對于一些副科老師來說,這是一種常用策略。
一個班級教的時間長了,師生雙方知根知底了,便進入了持久戰(zhàn)。有時候教師運氣好,會碰到一個比較“弱”一些的班級,學生天生老實的居多,戰(zhàn)斗力太差,教師不費什么力氣便全部拿下。學生被拿下之后也沒有“造反”的念頭,學習成績不一定好,班級工作也不一定突出,然而很穩(wěn)定,不會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發(fā)生,教師很省力。遺憾的是,從目前的趨勢看,這樣的班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可能有人會問了,在你眼里,師生就是對立面,動不動就交戰(zhàn),你的教育觀有問題。我說你錯了,教師與學生天生就不是同一戰(zhàn)壕里的人。教師與學生之間永遠存在著控制與反控制、斗爭與反斗爭的問題。其實本文探討的就是教師如何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做得更高明的問題。學生不是教師,教師也不是學生,把學生看作是對手,其實是充分尊重學生的表現(xiàn)。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不重視學生而載在學生手里的教師可太多了!
禪里面有一個經典的公案叫做《他不是我》,故事是這樣的:
宋朝時,兩位日本僧人道元與明全結伴,渡海來中國留學。他們落腳在天童山景德寺參禪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禪法。一個大熱天,午飯后,道元前往延壽堂探望因病靜養(yǎng)的明全。當他經過東廊來到佛殿之前時,看見一位老和尚,背駝如弓,眉白如雪,一手撐著拐杖,一手將香菇一顆顆地排在地磚上。僧人們都知道,寺院里需要食用大量香菇,必須趁著暑天烈日曬干,以便儲存?zhèn)溆谩?
道元禪師認識這位老和尚,他是寺院里負責膳食炊事的“典座”。道元看到盡管驕陽當空,老和尚卻沒帶斗笠,全身汗水淋淋的專心工作著,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赤日炎炎,熱浪逼人,連廊蔭下的道元都受不了,何況酷日下的古稀老人呢?年輕的留學僧頓生憐憫之心,于是趨前探問:
“請問老師父今年貴庚?”
老和尚稍微直直腰,答道:“老衲今年68歲?!?
道元關切地說:“老師父年歲已高,這種工作就讓院里其他僧人來做吧?!?
哪知典座頭也不抬,嚴肅地回答:“他不是我?!?“他”當然是“他人”,而不是我,此話的意思顯然是指他人的修業(yè)并不能代替自己的修業(yè),他人的體驗代替不了自己的體驗。原來老和尚把“曬香菇”也看作是參禪的功課呢。道元在那電光火石之間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苦苦思索多年的禪法一下子明了了。
他不是我,絕妙的禪機。所以說,你不是學生,學生也不是你,學生永遠不能了解教師們的真實的生活,教師也永遠無法真正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除非我們可以互換角色,親自去對方的世界體驗一番。而這個要等新的科學技術發(fā)展了再說。教師和學生永遠是屬于兩大陣營。教師如果對這一點沒有清醒的認識,是一定要吃虧的。只不過高明的老師會盡量縮短這兩個陣營的距離,求同存異,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共同奮斗;不高明的老師會使這兩個陣營完全對立,極端者甚至勢同水火,互不相容。
了解了教師和學生永遠屬于兩大陣營,我相信我們的教師就不會犯以下兩大錯誤。
第一個錯誤,讓學生來做師生沖突的評判者。有一些不高明的教師,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學生當眾發(fā)生沖突,事情搞得很大。事情的起因肯定是學生先不好,但是教師在情緒失控時也有不當言辭,若這名教師幻想在場的其他學生支持你共同討伐那名犯錯的學生,我勸他還是趁早收起這個念頭。因為無數(shù)的事實表明:學生總是幫學生的。即使犯錯的學生再不好,教師只要有一丁點兒不好的地方,他也會受攻擊。因此,切記不要與學生當眾發(fā)生沖突,沖突一旦發(fā)生,教師肯定陷入被動。此外,也最好不要當眾罵個別學生,當眾罰個別學生,原理同上。至于殺雞儆猴的事情,做的時候也要尤其謹慎,不要自己有什么把柄讓學生捉住。
第二個錯誤,在師生沖突中幫助學生。校園里常常會有意外的事情發(fā)生,有時候你教的學生與別的教師發(fā)生沖突了,學生拉你去幫忙,或者在你面前哭訴。通常這種情形中的教師都是不對的,或者教師在事情的過程中有過分的言行。此時,你一定要頭腦冷靜,可不能幫學生去出頭,否則,你就是喪失了立場。幾個月之后,人家?guī)熒詺w于好了,你算什么?就算沒有言歸于好,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生畢業(yè)之后,你和人家教師抬頭不見低頭見,到那時,就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了!你說你算怎么回事?還有一些教師,和其他教師有矛盾,竟然發(fā)動學生或者家長去告那位教師的狀,這是典型的采取了下下之策還自以為得計的行為,這樣的教師,基本上都是要自吞苦果的。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站錯立場。
各位,如果還有哪位認為教師與學生不是兩大陣營,竟可以私下與我探討,鄙人十分愿意與您繼續(xù)探討這個問題??鬃咏虒覀儯簩W而不厭,誨人不倦嘛。呵呵。
閑話休說?,F(xiàn)在無論哪位老師去接哪個班級,沒有兩把刷子通常是應付不下來的。運氣不好者碰到一個棘手的班級,三下五除二便敗下陣來。前幾年,有關學校生活的日劇與港片很多,大都是講學生怎么戲弄教師的,教師形象被極度丑化。學生最后通常是被一個臨時教師或代課教師擺平的,而這個臨時教師一般都沒有教師資格,甚至還有可能是流氓出身,經過一番驚濤駭浪,也就是教師與學生斗智斗勇,教師智勇雙全,將所有調皮學生一一收入賬下,最終大功告成!這種片子極受學生歡迎,但是,不幸的是,劇中大多數(shù)的教師,都是以一種很愚蠢的形象出現(xiàn)的,不管是對學生嚴格的教師,還是對學生寬松的教師。尤其是教導,教導最壞了,好像所有的學生都非常恨教導。我有時在想,教師是教學生知識的,怎么說也是知識的化身吧,怎么就成了“蠢”的代言人了?歸根結底,是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并沒有展示出自己“智”的那一面。
學生最佩服的教師是什么類型的?讓學生服氣可以依靠做事公正,讓學生佩服只能依靠教師的智慧了。師生是分屬不同陣營的,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戰(zhàn)”之中,如果能夠智勝一籌,以智取勝,學生會甘愿做你的“手下敗將”的!既然要以智取勝,我們就不能不依靠軍事思想,軍事思想中有大智慧??!
二、自保第一
一切軍事思想的最基本原則是:盡可能多地消滅敵人,盡可能多地保存自己。諸位別笑,道理雖然簡單,未必人人都懂。以此類推,一切學生工作的最基本原則就是:學會自保。
教師在做學生工作時,在盡量多地轉化學生的同時,首先得學會自保。
說起這自保,真是太重要了。有一些老師因為不懂這個道理,而丟了飯碗。舉個例子,諸位身邊有沒有被學生或者家長聯(lián)名投訴趕下講臺的教師,好像這并不是很罕見吧。說起來,雖然教師與學生是冤家對頭,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和學生關系處理得很好啊。可見,教師要自保還是能夠做到的,但是,真正要自保得很好,也不是那么容易。
對一名新教師而言,與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是自保的一條途徑。因為新教師還不太懂教育的規(guī)律,與學生太近,很容易為學生所傷。這就好像與敵人作戰(zhàn),如果敵強我弱,那還是與敵人離得遠一點比較好。與學生保持距離,可以彌補新教師經驗的不足,因為離學生太近,被學生一眼就看出虛實,從此對你沒大沒小,甚至稱兄道弟,這教師的威信可就一點都沒有了。
很多有經驗的老教師,是絕對不會讓學生靠得很近的。學生對他們可謂既敬且怕,一些平日里不茍言笑對學生冷若冰霜的教師偶爾露出一點笑臉,學生會覺得特別溫暖,作文里都會寫上。而新教師即使對學生笑得再燦爛,學生可能還不一定買賬。
那么是不是教師就必須與學生保持距離呢?非也。譬如像李鎮(zhèn)西博士這樣的教育家,他與學生的關系就很近,但是學生也很尊重他。為什么呢?因為李鎮(zhèn)西有個人魅力。關羽關云長可以單刀赴宴,全身而退,我們這等蝦兵蟹將就別逞這個能了,否則便是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師生之間的距離相當于戰(zhàn)壕,教師可籍以藏身,一旦消除這個距離,那就是與學生短兵相接了,這個時候其他武器就沒有用了,就得靠教師的真功夫了。
當然有時為了教育的需要,教師可能必須與學生“親密接觸”。遇到一些特殊的學生個案,離得遠遠地教育可能就像隔靴搔癢一般沒什么效果,這時候就需要“近身戰(zhàn)斗”----走進學生內心世界。走進學生內心教師首先得敞開自己的心靈,需要老師有很高的技巧。以后我們會談到這種方法,這是一種比較高級的“戰(zhàn)法”了,但是在敞開心扉的過程中自保的原則是不會變的。學生思想工作能做則做,不能做就罷手,千萬不能硬來,最終把自己搭進去。
接下來不能不提身教,身教也是自保的重要途徑。現(xiàn)在的學生和家長,可不像我們小的時候那么普遍的和藹可親了,他們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很強,對于教師和學校的一些不好的做法,一些家長會選擇投訴。一些平時言談舉止比較隨便的教師,可能他覺得自己也就是不拘小節(jié),但實際容易被別人抓住小辮子,真要被投訴了,也是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沒啥說的。
這個問題不展開談了,實際上大伙兒都很明白,古人就講為人師表,這也是教師這門職業(yè)的特殊性,既然選擇了做老師,又想繼續(xù)做下去,就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你要真是放蕩不羈,那么還是去做藝術家吧,做教師真不合適。
只有先保存自己才能消滅敵人,只有你自己先做好了才能教育學生去做。比如說,我們教育學生讀書先做人,我們自己得會做人,而且得做給學生看;再比如,要是你自己整天帶著耳機改作業(yè)看書,那么就別去勒令學生寫作業(yè)不準聽音樂,否則,你要是強制執(zhí)行下去,你自己會被這個規(guī)定所傷。
自保得比較好的老師通常都是有一些“絕活”的。教師如果學識比較淵博,學生總是很崇拜的。一個數(shù)學教師如果總是算錯或者做不出學生問的問題的話,趕緊回家買幾本習題集狂做,事實上,數(shù)學教師之所以不太愛寫文章其原因就在于數(shù)學老師的大部分課余時間都花在做題上了!語文教師如果自己覺得寫作水平尚可,大可以“下水” 與學生同游,如果能夠有文章發(fā)表在報刊雜志上最好,這樣學生跟你學也更有信心。英語教師如果說一口流利標準的美語,那基本就高枕無憂了,學生會跟別的班的學生吹,我們英語老師,那英語說的,比美國人還標準!
除了在專業(yè)上能鎮(zhèn)住學生之外,教師的幽默感也是學生很看重的。幽默的教師通常都很受學生的歡迎。其實,不僅學生歡迎,人民群眾都喜歡幽默的人。學生每天讀書也挺累的,碰到一個上課乏味的教師確實沒勁,如果這教師還經常罵人,不逆反才怪。所以,既然學生喜歡有幽默感的教師,我們就努力培養(yǎng)一下自己的幽默細胞吧。
如果你幽默感實在太差,還有一個辦法,這個辦法很好,簡單易行,就是多參加體育活動。要知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喜歡體育的,愛屋及烏,他們對于喜歡體育的教師也是特別有好感的。所以,如果你乒乓球打得好,不妨露兩手,絕對能讓學生崇拜你!經常參加學生的體育活動是教師自保的一個良方。
真正懂得自保的教師是不會做體罰學生這樣的傻事的,咱首先得懂法,青少年保護法也好,教育法也好,都寫得明明白白的,如果不明白最好回去研究研究先。你說你一腔熱血為教育,你說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可是最后人家給你告上法庭,你這教師也未免做得太失敗了,不能怪別人,只能怪自己,要是真在戰(zhàn)場上,最先被消滅的,不是像你這樣有勇無謀的人又會是誰呢?
真正懂得自保的老師,會非常重視師生關系。這是一切學生工作的根本。有時為了解決一件事情,而把師生關系破壞了,是非常的得不償失的。為了師生關系,改忍的要忍一忍,該讓的要讓一讓,這是自保的需要,也是以后更好地開展工作的需要。
學生當面與你頂撞怎么辦?你感覺到全班學生內心反抗情緒很激烈怎么辦?這個時候千萬要記住這個原則:自保是第一位的。先估量估量,實在不行,先避其鋒芒,日后再慢慢圖之。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走為什么是上計呢?原來這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保存實力的最好辦法?,F(xiàn)在的撤退是為了將來大踏步的前進,現(xiàn)在的自保是為了將來更大的發(fā)力。
有詩為證:膽大心細好,足智多謀高;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