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者型的個性班主任
時間:2016/7/8
第一、 我們要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
國外有實驗專門研究過人的抱負層次和成就的關系,結論是人的抱負層次越高,成就也越大。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的給自己提出追求目標,而做為班主任,我們還應該充滿激情,沒有激情的人是因為他們發(fā)現不了自己的可愛之處和偉大之處。班主任只有具有強烈的沖動、愿望、使命感和責任趕,才能夠提出問題,才會自找“麻煩”,才能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但從我們的調查中發(fā)現,我們的班主任中有一部分人工作沒有激情,比如說,面對目前教師較為清平的經濟收入,有93%的人有抱怨;在行動上,有13%的人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管效果咋樣的還有2.2%;如果讓人重新選擇的話,竟然有37%的班主任不愿再當……有這樣的想法和行為的班主任,他們沒有理想,沒有激情,工作沒有詩意,當然對德育科研更是不會用心去專研的了。
第二、 我們要為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找到理論依據。
在調查中,63%的班主任肯定自己有正確的班級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80.5%的班主任認為自己有較強的班級管理方面的創(chuàng)新和開拓精神。??梢?,多數人了解具有正確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在這方面做得不錯。而另外一少部分人的教育理念和開拓精神稍顯欠缺。沒有教育理念,我們的班主任就會找不到感覺,找不著“北”,就會跟著感覺走或者完全依賴過去的經驗,成為典型的經驗主義者。有了教育理論依據,我們教師就會明確行動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從救火員式的事務型轉變成學者型的個性班主任。
要為自己找到管理思想和理念的理論依據,就要求我們班主任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就要求我們去讀《論語》、讀陶行知、讀杜威、讀蘇霍姆林斯基,恐怕只有踩著前人的肩膀我們才會少走彎路,才會進步的更快。事實上,我在讀《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時發(fā)現,很多教育家,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很多理論上的共鳴而已。
第三、 我們要知道怎樣進行科研。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科研并不等于寫論文,論文只是科研的結果,最后一個步驟。我覺得,我們不應該用論文的數量來衡量一個人研究水平,而更應該看他是否行動。也就是說,我們中學教師是戰(zhàn)斗在教育第一線的戰(zhàn)士,在總結和提煉理論的同時,更應該加強對教育理論的應用和踐行,鼓勵班主任把先賢們或者當代的同仁們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去。我認為這也是科研,至少他是對教育理論的論證過程吧。
現在,從去年開始由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教授支持開發(fā)的新教育實驗正在江蘇以及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新風它包括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日記,聆聽窗外聲音,熟練應用雙語,建設數碼社區(qū),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等六大行動,我覺得我們可以試試,有選擇性的學習。
其次,有些班主任不知道怎樣去研究。專家們說提出問題的基本途徑不外乎有5個方面:一是從社會發(fā)展需要提出問題,二是從學科需要提出問題,三是從教育實踐中提出問題,四是從當前國內外教育信息的分析總結中提出問題,五是從不同學科的交接點中提出問題。我認為對我們班主任來說,更捷徑更有效的途徑是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問題。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我們在教育實踐中要碰到很多的問題,“處處留意皆學問”。不要把科研,做學問看成很復雜的事,我們甚至可以開始時只寫教育日記,認真總結教育的得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體會?有什么感受?今天發(fā)生了一個矛盾,是怎樣解決的?今天產生了一個挫折,有有什么樣的感受?我們可以把他原封不動的記錄下來,兩年、五年以后將那些最精彩的東西”喑隼此擋歡ň褪親罹彩的書。我們中小學教師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把這一串串“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根非常美麗的項鏈。,畢竟我們和大學的科研是有區(qū)別的。
老師們,讓我們投身于科研的大潮中去,作個學者型的個性班主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