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自己是校長
時間:2015/6/11
忘記自己是校長,做教師的忠實聽眾。伏爾泰曾經(jīng)說過:“耳朵是通向心靈的道路?!蔽阌怪靡?,多傾聽,校長便能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多渠道、多方位、多層次了解信息,就能夠清楚地知道學校的真實情況,也只有在了解了這些真實情況的基礎之上,校長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從而為學校的正確決策打下良好的基礎。
傾聽不僅體現(xiàn)著校長對教師們的尊重,更彰顯出校長的人品修養(yǎng)。傾聽就是理解、尊重、接納、期待、分擔、共享快樂,它體現(xiàn)可貴的人文關懷精神。如果校長對待教師的訴說,缺少真誠的關注、親切平和以及聽完的耐心,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沒有必要傾聽教師訴說,喜歡過早地作出結論,時間一長,教師只能敬而遠之,出現(xiàn)“當面不說、背后亂說”的現(xiàn)象。這樣,學校的管理就會陷入一種“校長責怪老師、老師埋怨校長”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校長做忠實的聽眾,不僅僅是給了教師一個表達的機會,它帶來的將是全校上下齊心協(xié)力、眾志成城的團隊精神,形成的將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學校的管理自然也就能夠步入一個“校長理解教師、教師支持校長”的良性循環(huán)軌道。
忘記自己是校長,做教師的真誠服務員。校長是管理者,也是服務者。校長應該正視教師的合理需求,把自己定位于“教師需求的滿足者,成長和發(fā)展的促進者、合作者”的角色上,服務于學校每一位教師的發(fā)展,促進教師職業(yè)能力的提升,為教師終身發(fā)展提供機會,使學校獲得更大的發(fā)展后勁。為此,校長在“管”的基礎上,更應該重視“理”。校長要充分理解教師,經(jīng)常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師生著想,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學校的一草一木,都蘊含濃郁的人文關懷?!爸贫葻o情,操作有情”、“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學校管理中滲透著人情味時,總會讓人感到溫馨。
一所學校,教職員工人數(shù)眾多,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誰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誰也難免碰上一些頭疼之事。校長如果能放下架子,走入他們中間,及時了解他們的困難,雪中送炭,真誠地伸出援助之手,送去溫暖,捎上愛,在自己職權范圍內(nèi)有效地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上、生活中的一個個問題,教師心里就會充滿陽光、充滿希望,也會充滿感激,自然就會化消極為積極、化憂慮為動力,全力以赴投入教育教學改革之中去,工作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忘記自己是校長,做中層的積極協(xié)調(diào)員。我們要明白,校長是人,不是神,也沒有三頭六臂,不能“上管學校辦學方向,下管廁所燈亮”,事必躬親、事無巨細,要充分調(diào)動中層干部的管理積極性。因此,校長應該學會忘記自己是校長,做中層的積極協(xié)調(diào)員。
首先,要充分放權給中層干部。校長要在管理上做到“飽覽全局”,而不能“包攬全局”,要充分放權,讓中層自主管理,要讓他們“有事想做”、“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增強他們自己的責任感。“主動出擊”,為學校的管理獻計獻策,從而形成學校管理的合力。
其次,校長要及時做好中層之間、中層與教師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工作。當相關中層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遇到困難、阻力的時候,校長應該及時地挺身而出,積極協(xié)調(diào)好相關部門(或教師)之間的關系,減少矛盾。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學會忘記自己是校長,不但是一種管理藝術,更是一種管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