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學校,無論有著怎樣的社會聲望,無論有著怎樣的校園文化建設,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一些情況:一些事沒人做,一些人沒事做;沒事做的人盯著做事的人,議論做事的人做的事,品評做事的人做的事,使做事的人做不成事,做不好事;一些沒事做的人,總是滋事鬧事,使做事的人不得不做更多的事,或者干脆不做事。結果,好事做不成,小事變大事,簡單的事變復雜的事,短時間能做的事變成長期才能了結的事。
一個群體,無論有著怎樣的職業(yè)道德,無論有著怎樣的生存價值,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一些事:有人干自己的事情,或者,把工作當作為了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各人自掃瓦上霜。結果,教師沒有感覺到教育生活的幸福和快樂,沒有找到從事這份職業(yè)的成就感,更談不上事業(yè)感。其精神世界在“自以為是、各自為政”或“得過且過”中,喪失自己的職業(yè)理想。
一個成功的學校,不是因為一堆人各自做自己的事構成一個結構,而是一群人想著共同的事業(yè)形成一種效果;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是因為“活”而“教育”,而是為“教育”而“活”。在這個意義上講,教師的幸福與否正在于能不能“活”出“教育的意義”來。
思想決定心態(tài)
一、選擇了教師職業(yè),為幸福而做教師。
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人是他自己思想的產(chǎn)物。
教育以促進人的幸福生活為目的和旨歸,它所培養(yǎng)的人應當具備發(fā)現(xiàn)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否則就不成為一個完全意義的人。這就要求教師也首先必須是一個幸福的人,一個懂得如何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人。
教師幸福嗎?很多教師面臨著幸福的失落:走向市場經(jīng)濟的過程中失落的社會地位,在學校和人際交往中失落的自尊,在職業(yè)競爭中失落的自信,在期待和責難中失落健康。教師要感受幸福才能傳遞幸福。
教師的幸福感來自哪里?《中國教師》2008年第一期中,柳海民和林丹的探討是將“生活方式”作為教師的職業(yè)觀,才能真正體會教師的專業(yè)幸福。
教師職業(yè)幸福感失缺的內部根源:“謀生手段”作為教師職業(yè)觀。教師的兩種定義阻礙了幸福感——一是“照亮別人毀滅自己的蠟燭”,沒有人愿意只有“偉大的犧牲”,而看不見自己的價值;二是“教書匠”的角色?!敖橙恕睆娬{熟練技能,只要按部就班就能生產(chǎn)出合格產(chǎn)品。那么教學過程是簡單重復的操作程序,引發(fā)的是職業(yè)倦怠而不是幸福。
其實幸福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要從這個職業(yè)中收獲幸福,就要認同教師幸福有和一般人相同的地方,也有區(qū)別于一般人的地方,這就是教師的專業(yè)幸福。它更追求和在意精神享受,情感交流,生命體驗。在每一天,每一節(jié)課,每一位學生,每一次交流都收獲不同的體驗。所以職業(yè)認同感顯得尤為重要。在我的從教生涯中,遇見好幾個從教幾十年,非常熱愛教育本身的教師,他們特別愛上課,特別愛和學生在一起。他們有無盡的熱情,有無窮的動力,工作辛苦卻不知疲倦,因為喜歡所以愿意。巨大的付出必定又收獲更多的認同,尤其是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喜愛,會帶來教師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他們獲得了很大的職業(yè)幸福感。
二、教師的幸福,從學生那里獲得。
臺灣教育家高振東先生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br />
教師的使命就是給予,傾其所有、無條件地教育自己的學生,然后從自己的教育對象身上收獲自己的勞動成果,進而實現(xiàn)精神愉悅,體驗教育的幸福。學會給予,就是要把教育教學當成是自己的事業(yè),把辛苦的付出看成是一種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提升,把學校的“公事”當成自己“私事”來做,把學生當成親子。試想,當你能把煩瑣的教學化成一門藝術的時候,當你把一個視如己出的后進生改造成為一個先進的學生的時候,你會不快樂嗎?你會不感到幸福嗎?
在一些老教育家言傳身教的影響下,我深深體驗到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當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每個孩子都吸引著我,我對工作的結果愿意有一份承諾,于是我全然忘掉了時間,我感到幸福;當我的老師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克服困難、一起享受成功,我感到了幸福;當我所教的孩子成績有所提高,思想有所進步的時候,我感到了幸福;我漸漸地發(fā)現(xiàn),每當我走向教室,心中充滿期待,期待學生目光和我相遇,期待師生的精神相遇,這種期待使我產(chǎn)生燃燒不盡的激情,我感到幸福。把學生當作走在我身邊的人,共讀、共學、共同成長,感恩學生是良師益友,感恩學生是幸福的源泉。
心態(tài)決定狀態(tài)
一、幸福教師,要有陽光心態(tài)。
教師的教育教學有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教給學生知識;第二種境界是教給學生方法,授之以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第三種境界是調整學生的心態(tài),使學生心態(tài)積極、情緒穩(wěn)定、主動尋求方法和知識,這是最高之境界。要讓學生心態(tài)積極,首先教師要擁有陽光心態(tài)。陽光心態(tài)是一種健康、平和、寬容、大度、崇高、自信、積極的心態(tài),是一種化尷尬為融洽,化壓力為動力,化痛苦為愉悅的心態(tài)。在陽光心態(tài)的感召下,我們不再為待遇的低下而哀聲嘆氣,不再為一些小事而火冒三丈,不再為偶爾的挫折而黯然神傷,不再為意外的打擊而精神崩潰。當我們把教書育人變成一種事業(yè)而非職業(yè)的時候,即使疲憊寫在臉上,我們也會感覺到幸福如午后的陽光懶散而寧靜。
二、平常心態(tài),應對壓力
作為社會人的我們,所要承受的壓力要遠遠多于其他行業(yè)人員。從古至今,學生的學習成績一直就是評價教師職業(yè)效能的天然尺度,盡管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行為的因素有很多,但可悲的是社會評價卻將全部責任歸于老師,人們不是經(jīng)常說“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嗎?
作為教師,我們還必須面對其他方面的壓力。如和學校領導的關系,和同事之間的關系,工作分配不均的問題,工作負荷過重的問題,教師的角色沖突問題以及教師自身發(fā)展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在或輕或重的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但想來。這些壓力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應對壓力的目的不是不讓壓力發(fā)生,而是學會有效應對壓力的方法,從而緩解,避免或預防壓力的負面作用及效應,使我們能在壓力狀態(tài)下身心功能正常運行,健康快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對于我們所面對的壓力,要有正確的認識,而只有我們自己才是緩解壓力的關鍵所在。用平常心態(tài)對待學校里不公平的事情,因為自然界本身就不是根據(jù)公平原則創(chuàng)造的。蝸牛辛苦爬行半天,卻不如兔子輕松一跳,莫非蝸牛也要抱怨天生的不公平?有的人勤勤懇懇一輩子卻一無所獲,有的人享樂終生卻名利雙收,有的人兢兢業(yè)業(yè)業(yè)績突出卻得不到領導的賞識或晉職授獎的機會。諸如此類的事情我們見的多了,既然我們沒有能力采取行動來改變這種不公平,就讓我們把它遠遠地拋在腦后,不要讓它成為我們尋找幸福與快樂的絆腳石。對于工作上的事情,我們就更要平常自己的心態(tài)。工作不是一天就可以干完的,即使你走的再快一些;學生不是簡單幾句話就能教育好的,即使你是優(yōu)秀教師;工作總要出漏洞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做到完美;學生在接受知識時不可能整齊劃一的,因為他們是不同的生命個體,有著不同的領悟能力;你能說服一個學生,一個家長,但你說服不了整個社會,所以在教育學生的問題上,不要急于求成,盡心盡力足矣。使鵝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錘的敲打,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狀態(tài)決定事態(tài)
一、幸福教師,書香為伴
知識決定膽識,底蘊決定眼界。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讀書,是我們必須的生活。以讀書為支撐,教師可以立足課堂,從從容容播種傳道,以讀書為信仰,教師可以積極坦然而寧靜,明朗的面對人生;以讀書為生活,教師可涵養(yǎng)自己的豐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銳的判斷,和不竭的創(chuàng)造力,更好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以讀書為己任,可使教師的生命之樹常青,無聲的潤澤學生也悄悄的蔥蘢自己。
今天不努力就意味著明天被淘汰,把業(yè)余時間都用在讀書學習上,希望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中完善自己,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心靈財富。
二、幸福教師,快樂工作
教學之余,在教育科研、教學研究上下功夫,修煉出屬于自己的,從自己心靈深處產(chǎn)生并與自己渾然一體的新課程理念。對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積極去實踐,并從中找尋經(jīng)驗,從苦干走向巧干;勇于嘗試,實踐,在教學中不做機械重復的事,做出靈氣來,做出思想;上課精心設計好學案,不要照本宣科,照抄照搬別人的備課。我想,只要有行動永遠都不晚,不會覺得多么累。快樂工作,快樂學習,快樂進步,課堂越發(fā)美麗,笑容越發(fā)燦爛。
每天用心做好教學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們的教師身上肩負一份責任,手里托著幾十個家庭的希望,手里捧著幾十條生命的成長,我們決定他們的生命之花是開得絢爛多姿,還是暗淡無光。
“起始于辛勞,收結于平淡”,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但是,我們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yè),就應無怨無悔,并用心地去享受它給我們帶來的幸福。
感悟:這是一組好文z章。文章集中講分享了筆者在新時期、新背景下,做教師如何“重新找回我們的職業(yè)幸福感”的至尚話題。文中觀點深刻、論述切合時弊且睿智。比如:“幸福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要從這個職業(yè)中收獲幸福,就要認同教師幸福有和一般人相同的地方,也有區(qū)別于一般人的地方,這就是教師的專業(yè)幸福?!庇秩纾骸敖處煹慕逃虒W有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教給學生知識;第二種境界是教給學生方法,授之以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第三種境界是調整學生的心態(tài),使學生心態(tài)積極、情緒穩(wěn)定、主動尋求方法和知識,這是最高之境界?!痹偃纾骸耙宰x書為支撐,教師可以立足課堂,從從容容播種傳道,以讀書為信仰,教師可以積極坦然而寧靜,明朗的面對人生;”……句句鏗鏘有力,落地有聲。這是對教師職業(yè)人生的引領,是對教師人生價值的牽引,讀了它或許少了許多的迷芒與困惑,讓自已的職業(yè)人生有著更強的定力。
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時間:201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