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性一级在线观看_国产国拍亚洲精品永久在线_亚洲国产空姐精品视频中文字幕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wǎng)!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wǎng)校11143所

每天發(fā)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wǎng):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yōu)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shù)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教師成長 從“心”開始

時間:2015/6/29

對今天的社會,我們習慣定位于“轉(zhuǎn)型期”。這個古老的民族,從一場綿遠的酣睡中醒來后,正昂然走在“現(xiàn)代化”的路上。盡管心急的人早已在討論所謂的“后現(xiàn)代”,“現(xiàn)代性”卻依然像一款摩登的時裝,招惹得所有人都想弄一件來穿上。
所謂的現(xiàn)代性,如德國哲學家阿諾德·蓋倫所說:“就是不斷的創(chuàng)新性、合理性和思考性,以及一種與之相應的對一切社會秩序的不可靠感和變化形態(tài)?!薄安粩嗟膭?chuàng)新”,必然建立在不斷否定、不斷開始的基礎上。很多時候,我們喜歡“重新”開始。對此,我卻心存疑慮,因為,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像打麻將那樣“推倒重來”。
比如說教育,是關(guān)乎生命的成長和培育,無論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生命的成長都是緩慢的,需要耐心的浸潤,而不是猛烈的沖刷;需要沉穩(wěn)漸進的變化,而不是摧枯拉朽的革命。
教育是孕育心靈的事業(yè),需要每個教育者有心、用心、盡心——有心才有真愛,用心才能懂愛,盡心才是會愛。當然,前提是真正安心:安心才不會被外境所迷,才不會被亂象所困——我甚至愿意說,對今天的教育,與其不斷地“重新開始”,不如讓我們稍事停頓,靜下心來,梳理教育的本源規(guī)律,發(fā)現(xiàn)教育的本質(zhì)問題,然后從“心”開始。
一顆安寧的心,一顆堅定的心,一顆安頓的心,對教師來說,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內(nèi)心認同是教師成長的起點
專業(yè)成長,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界的一個熱詞。作為教師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追尋教師成長的“起點”和“動力”。按我的理解,教師成長應當包括“精神成長”,或者說“心靈成長”和“專業(yè)成長”兩方面,而且,教師的“心靈成長”比專業(yè)成長更重要。
“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shù)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我完整。”這是美國教育學者帕克·帕爾默在《教學勇氣》里的論斷。我愿意相信:內(nèi)心認同,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起點。
認同自己。蘇格拉底有句著名的“認識你自己”。但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認同你自己”。選擇做教師,首先需要我們自己認定:我就是這樣的,我應該從事這樣的職業(yè)。一個人不可能成為他自己都不愿意成為的人。換句話說,教師成長只能建立在他自己的“愿意”和“認同”上。有了這種認同,才不會有太多的不平和不滿。
認同職業(yè)。很多人把教育當成職業(yè),當成謀生手段,其實這也不錯。但是比較高的層次是當成“事業(yè)”,覺得它是值得自己努力去做的事情。更高的境界,是把教育當成“志業(yè)”,或者“命業(yè)”——命中注定應該做的事情。我愿意這樣理解:所謂的職業(yè),就是為活著而工作;所謂的事業(yè),就是為工作而活著;所謂的命業(yè),就是為生命而活著,把自己所從事的事情,當成生命的根本依托。就像特級教師賈志敏所說:“當年是為了生活而選擇教師這個工作,但是今天要離開教師這個工作,我就一刻也沒有辦法生活?!?br /> 認同現(xiàn)實。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具體的時空,肯定會受具體時空的限制。在我們置身的時間“節(jié)點”上,相對于過去,再落后可能也是進步;相對于未來,再進步可能也是落后。教育是理想的事業(yè),而理想是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反動”。所以,作為今天這個時代的教師,一方面,我們要努力從自己開始,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盡量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我們必須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邊界和局限,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責任和承擔。盡管教育不是萬能的,但是我們應當努力讓自己與事業(yè)更“般配”,與學生更“般配”。
認同價值。一個人認識不到工作的價值,發(fā)現(xiàn)不了超越工作本身的意義,可能很難有成就感和幸福感。電影《生命因你而動聽》里有段臺詞,充分體現(xiàn)出一個好教師的意味:“我們就是你的交響樂,我們就是你的旋律和音符,我們就是你最華美的樂章。我們的生命,因為你而變得動聽!”一個教師的根本意義和最高價值,可能就體現(xiàn)在讓學生的生命“因你而動聽”。錢理群教授曾經(jīng)說:“中小學教師工作的全部意義,就在于成為青少年學生回憶中美好而神圣的瞬間。”
二、成長是對自身完整的不斷追求
成長是自己的事情。我曾經(jīng)說,教師成長的最佳途徑是“讀寫思行”,現(xiàn)在我依然堅持。
成為積極的行動者。教師首先是“行動者”。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與學生談話、跟家長交流,這些都需要教師不斷的行動。美國教育學者卡爾·羅杰斯曾說:“教師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成為一個積極的建設者,要擺脫消極思維和我們很容易有的沮喪感。”我曾經(jīng)說自己是悲觀的理想主義者,但我也在不斷地行動,所以后來我想到這樣一句話:“一個好教師,應該是一個悲觀的理想主義者,更應該是一個積極的行動主義者?!?br /> 我還常常說這樣兩句“語錄”:第一句是“哪怕生存的環(huán)境再逼仄,哪怕現(xiàn)實的土壤再板結(jié),也總有空間讓我們可以見縫插針”。只要愿意,我們至少可以讓自己的教室變得更加美好,至少可以為班上的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局部的春天”。第二句是“對現(xiàn)實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即使我們不能力挽狂瀾,至少可以做到不推波助瀾”。比如說,我們可能很難阻擋“應試”洪流對學生的沖擊,但是至少可以不對學生格外施壓,“落井下石”。
成為自覺的思考者。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有一個關(guān)于教師成長的著名公式:成長=經(jīng)驗+反思。所謂“經(jīng)驗”,就是經(jīng)歷和體驗,所謂“反思”,就是回頭去看你所經(jīng)歷和體驗的,思考曾經(jīng)走過的路,更容易讓我們找到和校準前進的方向。停下來反思,看起來好像浪費時間,會讓我們更累,但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往前走。
除了這種事后的“反思”,事前的“預思”、事中的“正思”也是重要的。教師是行動者,但前提應該是“思考者”。我們不是思想家,但有自己的思考。只有建立在思考基礎上的行動,才可能真正有效,只有用思考指引的行動,才可能更加正確。我們經(jīng)常要求老師負責,但是如果觀念不對,越負責可能危害越大,就像方向不對,跑得越快,離目標越遠。
成為主動的閱讀者。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學,按我的理解,所謂“教學”,就是“教師先學”,或者“邊教邊學”。所以,教師應該是一個學習者。按美國社會學家瑪格麗特·米德的說法,我們今天處于“后喻時代”,就是說我們的后輩,可能更容易習得某些知識,可能比我們知道的知識更多,因此我們既要向他們學習,更要讓自己始終保持學習者的姿態(tài),不斷地去學習。
教師這個職業(yè),其實就是教書。我特別喜歡一個說法:要做教書人,先做讀書人。但是,最不可思議的是,有些教學生讀書的人,居然是自己都不讀書的人。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就是今天教育的現(xiàn)實。于漪老師曾說她自己是“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其實,那些優(yōu)秀教師,那些被我們熟知的名師或“明師”,都始終處于不斷的學習之中,正是因為學習,才讓他們更加優(yōu)秀,更加美好。
成為堅定的寫作者。樹用年輪記錄滄桑,我們用什么來記錄曾經(jīng)擁有的歲月和時光?文字,因為文字會比我們的記憶更結(jié)實,比我們的生命存留得更久遠。用文字記錄并非是教師職業(yè)額外的工作,而是我們的分內(nèi)之事。就是幫人賣衣服,也需要記錄進貨多少、賣掉多少、價格多少、利潤多少;就是觀測水文或氣象,也需要翔實的記錄,甚至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教師寫作也是這樣。
我甚至覺得,寫作就是表達,表達就能改變。第一是對生命狀態(tài)的改變。寫作是對內(nèi)心的清洗和過濾,是對自己的凈化和提升。堅持寫作的人,心靈會越來越沉靜,面相會越來越美好。第二是對教育行為的改變。寫作是思考的真正開始,長期的專業(yè)寫作,會不斷校準我們的教育方向,不斷修正我們的教育行為,讓我們成為更好的教師。第三是改變他人的教育感受。當然,前提是通過寫作,表達出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思考。我們的理解,會影響他人對教育的理解,我們的思考,會改變他人的教育行為。第四是改變中國教育的面貌。每個教師都是中國教育的一分子。如果每個教師都能變得更美好一些,中國教育的面貌,也就會更美好一些。所以,教師要教書,要讀書,更要“寫書”,哪怕讀者只有自己一個人。
成為勇敢的堅持者。堅持很難。但是的確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不懈的堅持。尤其是面對教育這門“慢的藝術(shù)”。一時間的美妙想法誰都會有,一時間的熱血沖動誰都有過,但缺乏勇敢,就可能很難堅持。誠如古人所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br /> 我愿意相信,所謂的成長,就是不斷發(fā)現(xiàn)更好的自己,不斷創(chuàng)造和展現(xiàn)更好的自己。無論“發(fā)現(xiàn)”,還是“創(chuàng)造和展現(xiàn)”,其前提都只能是自己愿意,只能是從心靈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