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nèi)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2013年9月13日(癸巳年中秋前夜),我校高一、高二人文班主辦的“天下明月白”中秋人文活動于校園大槐樹下舉行。我校校長劉長銘、黨委書記寧梅、常務副校長常菁、網(wǎng)校校長黃向偉、副校長何石明、教學處主任厲璀琳及人文教育工作室黃春、連中國、楊志剛、夏鵬等老師全程參與了活動,國際校區(qū)的同學們在李珊老師帶領下,也趕過來一起團聚。同時,人文班部分家長、四中順義分校的白萍副校長和同學們也特意從老遠的地方趕過來。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是,月映人心,沖破白天的陰云悄然升起。
玉顆珊珊下月輪,四中學子,情聚校園,古老的大槐樹下,玉樹燈影,笑語紛紛。走近樹下方桌,香甜的月餅,新鮮的瓜果在玲瓏燈籠的光暈籠罩下分外誘人。微風漸起,樹影婆娑,燈光搖曳,夜一絲一絲地暈染開來。
師長話中秋,道出了對我們的深深祝愿與希冀;兄弟唱和,“明月幾時有”“離別一何久”,吟誦聲此起彼伏,抑揚頓挫,古韻悠悠中蕩漾著手足親情;異彩紛呈的才藝表演激動人心;“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zhuǎn)淡”,扇子舞踏著一地月華翩然而起 ;一首《月賦》唱出自古以來人們與月牽連不斷的情緣;《天狗吃月》幽默詼諧,引起陣陣喝彩叫好;天籟般的男女對唱令人如癡如醉,悠揚而不失氣魄的朗誦聲響徹云霄。一曲《春江花月夜》引我們感受靜夜中的“皎皎空中孤月輪”,與其同時的,是那揮毫任墨氤氳紙上的書法。
祭月儀式與亮起的“星星之火”是活動的壓軸之作。祭臺前,身著古裝的主祭與執(zhí)事神色寧靜,柱香,杯酒,種種祭品雜然前陳,渡上一層幽黃的月光。月色徘徊于眾生肅穆的面孔,映著“嗟爾月光,佑我家邦”的祈文,似乎在唱和那聲聲吟誦,在應許“于己貧病退隱”等祈求。語方畢,盞盞未點的燈已現(xiàn)身眼前。人們紛紛選擇鐘情的一盞,迫不及待地擦亮手中柴,將點點光火遞到燭尖。提起燈籠,任憑火光透亮在各色紙中。那映亮夜空的點點亮色,亦映亮了每個人的心。大家不約而同地紛紛舉燈,將燈影匯成圓,朝向月亮的方向。相對,無言。此時無聲勝有聲,無數(shù)個體在腦海中涌過的是相同的命題,今宵,月滿,人團圓。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中華民族的風風雨雨,跌宕起伏均有月為憑。天下明月白,誠愿月光依舊,銘刻著那似忘而非的過往與今朝。
活動現(xiàn)場(1)
劉長銘校長發(fā)言
連中國老師發(fā)言
祈月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