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性一级在线观看_国产国拍亚洲精品永久在线_亚洲国产空姐精品视频中文字幕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數字化校長管理中心
用戶名: 密碼:

校長:鄧北平

中國校長獨特展示平臺http://ubiquitous-management.org

弘揚"習坎"精神培養(yǎng)精英人才

發(fā)布時間:2014/1/13

1721次查看

鄧北平發(fā)布

——湖北省沙市中學校長鄧北平訪談錄

題記:《彖轉》中語:“習坎?!贝笏魈试诔缟骄X,幻化成急流險灘,它前行的路線雖然彎彎曲曲,然而胸中自有誠信,奔向大海的方向決不改變,堅定的意志維護著內心的光明亨通。而老子說“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钡靥幥G楚文化腹地的歷史名校——湖北省沙市中學(原沙市三中),在七十余年風雨兼程中,始終將“習坎”精神尊為一種信念,將“上善若水”作為自己的行事作風。他們教育學生處在艱難困頓之中也要胸懷開闊,信念堅定;他們的管理像水一樣,造福萬物,滋養(yǎng)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有著最為謙虛的美德。校長鄧北平說,這是一種“柔德”,一種“上善”??梢哉f,沙市中學人活在一種淳樸卻又高尚的精神境界中,而這不正是我們今天在尋找的“校園文化”嗎? 

問:湖北省沙市中學是有著悠久辦學歷史的荊楚名校。您對當今以“文化”來衡量一所名校之名這樣一種現(xiàn)象,有怎樣的看法? 

鄧校長:每個學校的文化都有她的根,所以談到一個學校文化的時候,不得不考慮她文化的根在哪里。一種本地文化對學校的影響是浸在血脈當中的,那是無法改變的,這才是真正的文化之根。而作為名校,她的工作就是把這種文化發(fā)掘出來,弘揚開來,加以創(chuàng)新,然后為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這是一種職責。 

文化不是空穴來風,它是一種人文精神,需要靠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在實踐當中形成一種價值理念、價值取向、精神取向?!翱沙掷m(xù)發(fā)展”是當下比較時髦的話題。靠什么持續(xù)發(fā)展?靠文化!而這種文化并不是簡單地搞搞綠化、美化,做做活動等看得見的物質文化,應該是植入師生骨子里的精神文化、價值取向。這種文化對于現(xiàn)在的學校來講,越來越重要。也許因為學校所處地理、經濟、政治環(huán)境不同而校長所側重的事情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學校的價值取向決定了學校的發(fā)展取向,決定了能否可持續(xù)發(fā)展。一些歷史名校,她可能一兩年內被一些后起之秀在某一方面超過。但是他們的文化根基是不可能動搖的,悠遠深厚的歷史文化是他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后勁,從長遠來講,他們是立于不敗之地的。所以,看到現(xiàn)在社會上一些有思想的人士清晰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我很高興。 

我曾多次到知名學校去取經學習。那些學校的老師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的言談舉止,他們的膽識氣度,他們的視野都讓我由衷地贊嘆。你和他們打交道,迎面而來的就是一種傲氣,但不是驕傲,而是骨子里散發(fā)的一種傲然之氣,是文化襯托出的一種底蘊,是一種大氣。名校的老師有這樣高的素質,原因何在?其實,就是學校的文化問題。文化是一種積淀,是一種傳承,是一種渲染,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她要一代代傳承下去,被大家接受,被大家認同。 

所以,我非常同意,衡量一所學校是不是名校,就是要看她的文化積淀。另外,我認為名校的存在應該有她更大的價值和使命感,這就是她的社會職責。因為她要起到領軍作用、輻射作用。名校應該告訴大家學校文化是怎么回事,怎么去傳承、創(chuàng)新,怎么發(fā)揮作用。這樣做,她也會從中感受到很多樂趣和成功感。作為名校,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對學校文化的認知,對現(xiàn)代教育的審視,對教育發(fā)展的預見和預測。嚴格地說,現(xiàn)在的校長要具備對教育預見性和預測性的膽略和能力,這才是稱職的校長。 

問:湖北省沙市中學作為根植于湖北的歷史老校,怎樣去挖掘特有的歷史文化來為己所用,并使學校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名校的? 

鄧校長:我認為,連續(xù)幾年教學成績優(yōu)秀的學校只能是一個好學校,而不能成為名校。區(qū)別就在于她有沒有深層次的文化根基,很幸運沙市中學留下了“習坎”精神這筆寶貴財富?!傲暱矘恰笔俏覀冃@內一個很有歷史的建筑。是當時任校長的汪奠基先生題名的教師辦公樓。雖然那幢樓早已經不存在了,但“習坎樓”這個名稱一直延續(xù)至今,“習坎”二字早成了沙市中學的代名詞。近兩年,我們挖掘、整理、提煉了“習坎精神”,并以此來自勵、自許,這已經是沙市中學的魂。 

“習坎精神”的延續(xù),目的是激勵沙中人要有堅強的信念,即使處在艱難困頓之中也要胸懷開闊,信念堅定,內心誠實而能看到光明、亨通。這樣才能“克難履艱,自強不息”。另外,對于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我們又提出了“砥礪德行,上善若水”作為沙中人的行為準則:上善的人,就應該像水一樣。 

水造福萬物,滋養(yǎng)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蔽覀冏鼋逃?,也要這樣,要體現(xiàn)出一種服務精神,尤其是一所名校,更應該體現(xiàn)出一種服務者的心態(tài)。 

對于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想還是要在不同的辦學時期,要想辦法把文化這個內在的抽象事物轉化到可操作的層面。一個制度,一個規(guī)定,一個方案,一個活動,都可以體現(xiàn)出學校的物質文化乃至精神文化特色。任何一屆領導的工作就是結合時代,結合校情,將已有的文化外化。當你走進一所歷史名校的校園,首先你會感覺到的就是一種氛圍,你馬上會進入到那種文化當中。這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問:現(xiàn)在社會上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搞學校文化建設是很好,但是要承擔很多風險,為了規(guī)避風險,所以有些學校也就是走走形式。沙市中學是怎樣面對壓力,并將文化建設進行到底的? 

鄧校長:我不同意這種說法。事實上,一個民族、一個區(qū)域、一個學校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設是文化建設。從管理學的角度講,最高層次的管理是文化管理,從學校內涵發(fā)展的角度講,最重要的工作是文化建設。如果沒有這樣的思想,沙市中學怎么可能出那么多院士?這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啟示。 

那么,到底該怎樣搞學校文化建設?我認為: 

首先,要確定學校文化核心是什么,價值觀是什么。這個問題前邊已經講過。 

第二,要全身心地融入進去,要對學校文化的價值有認同感。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有人說學校能夠取得成績是名師在發(fā)揮關鍵作用,而事實上名師和學校的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兩個相輔相成的輪子,是這兩個輪子在駕馭學校向前進。“名校之名在于文化,名校之名在于名師,名校之名在于名校友”,而只有用先進的學校文化引領教師、學生,才能夠培養(yǎng)和造就出更多的名師、名校友。反過來,名師、名校友促進學校文化建設,不斷提升學校文化建設的品質和學校的知名度,沙市中學正是按照這樣的軌跡走過來的。作為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主動融入到學校的文化氛圍之中,并且要努力地去促進學校文化的發(fā)展。 

第三,要創(chuàng)新,進入文化的外化過程。沒有這種外化過程,文化就是空的東西。只有將外化做好,才能使它深入人心。而這一切,只需要從很小事的做起。一張報紙、一個景觀等很平常的東西,就可以將一種文化融合在里邊然后外現(xiàn)出來。 

問:沙市中學的文化核心之一是“上善若水”,當她體現(xiàn)到學校的工作中時,您詮釋為一種服務精神。這種服務精神是怎樣體現(xiàn)在各項工作中的? 

鄧校長:老子曾經說過:“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边@是一種很讓人佩服和向往的精神,我也只是盡己所能在做好學校的服務工作,為教職工、學生提供一種友善,可能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從上任至今,我很少有雙休日,不是走訪,就是調研,成天圍著學校轉,“有事三遍轉,無事轉三遍”成為了校領導班子的口頭禪,也成為我的工作常規(guī)。我們這樣做,就是要盡可能地深入教學一線,了解學生、老師、家長所思、所想、所做。只有掌握了一線的材料,發(fā)現(xiàn)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師生提供最優(yōu)的服務,用我的工作作風引領教師的教風,以教風促學風,從而形成優(yōu)良的校風。校長把友善傳遞給教師,彼此成為朋友,教師把友善、愛傳遞給學生,彼此成為良師益友,學校會變成為一個友善的空間,班級充滿教師對學生的愛,學生間講合作交際,講溝通對話,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習,怎么不成人成才。 

問:正如您所講,構建學校文化要經過了解、認同、創(chuàng)新三個階段。在了解、認同過后,創(chuàng)新階段應該實踐于一線的教育實踐過程中。 

鄧校長:是這樣的。我們在一線的教育實踐中始終堅持多種途徑弘揚“習坎精神”。通過各種活動,從實踐上詮釋“砥礪德行、上善若水、克難履艱、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使這一精神入腦、入心、見行,從而得到進一步張揚。而落實到具體工作中,我們建立了“筑就學生終身發(fā)展高起點,建立教師主動發(fā)展好平臺,爭創(chuàng)學校持續(xù)發(fā)展優(yōu)環(huán)境”的整體價值觀框架。 

在實踐“筑就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高起點”過程中,我們提出:沙市中學作為一所名校,我們培養(yǎng)的是“精英人才”,從沙市中學走出去的學生,應該是各界的精英。雖然現(xiàn)在是“大眾教育”的時代,但是沙市中學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是優(yōu)秀的公民、優(yōu)異的人才,他們不僅符合當前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充滿自信、個性張揚、素質優(yōu)良,有強烈的學習意識、合作意識;更應該具備精英氣質、領袖氣質。 

按照“精英人才”的要求來培養(yǎng)學生,就為教師、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我和不少青年學生交流過程中,我常聽到他們感嘆學習壓力大、精神負擔重,有時甚至不知道該怎么辦才能提高成績。于是,我們?yōu)閷W生提供了較高標準的學習常規(guī)和較為科學的學法指導,并重點開展了學習反思活動,要求他們能夠有監(jiān)督、評價、提升自身的方法和能力。通過學習反思,他們會審視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過程中的行為,不斷修正自己的學習軌跡,然后去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在實踐“建立教師主動發(fā)展好平臺”過程中,我們提出,教師隊伍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學校未來的發(fā)展取決于教師隊伍的質量,智慧型師資是我們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目標。為了提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我們要求每個教師都要有自己明確的專業(yè)發(fā)展目標;啟動“名師工程”,表彰“習坎名師”,不斷推出一批教育教學的先進典型,激勵廣大教師主動提高自己;積極探索青年教師培訓班教學的有效形式,以活動為平臺,展現(xiàn)和提升青年教師的素養(yǎng),促進青年教師的多樣化發(fā)展;建立和落實過程評價體系,對不適應教學,或者教學效果不好的教師實行淘汰;教研工作進一步關注身邊,關注校本,進一步明確了服務教育教學、服務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服務學校發(fā)展的目的。 

總之,學校通過各方面的努力,為教師的主動發(fā)展搭建一個好平臺。而一個教師能夠在沙市中學任教,他也要符合一定的要求。那就是除了必備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之外,還要具備三點:人格、智慧、愛心。正所謂“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當一位教師具備了人格、智慧、愛心這三個元素之后,他才能夠真正地去教書育人。怎么才能達到這個境界?中國有句古話,叫“人貴有自知之明”,當一個人充分認識了自己之后,他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會去努力戰(zhàn)勝自己,改變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利于不敗之地。就是所謂的勝己者,才能勝天下。所以,我在教師之中大力倡導反思精神,并基本上形成了反思制度。這個反思制度,被大家調侃地戲稱為“鄧氏反思法”。事實上,我試圖引導大家不斷地反思自我,檢討自我,改善自我,戰(zhàn)勝自我,從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使自己逐漸轉變?yōu)榫哂懈呱腥烁?、充滿智慧、擁有愛心的合格沙市中學教師,并通過這種反思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更好地惠及學生。同時,教師還要把這種反思精神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認同并學會反思。 

問:子有“吾日三省吾身”,通過三個具體問題來鞭策自己。那么,沙市中學的反思工作是如何具體開展的?如何通過反思,達到讓教師檢討自我,改善自我,戰(zhàn)勝自我,并且最終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呢? 

鄧校長:我們的反思工作是這樣具體進行的:我們怎樣在做?我們?yōu)槭裁匆@樣做?這樣做,效果如何?我們如何改進?通過這樣整體性的反思,引導教師在對過往的教育教學現(xiàn)象進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不斷地去尋找自己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尋求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就可以讓他們的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得到更新,方法不斷得到改進,行為不斷受到調控,水平不斷得到提升,思想不斷得以完善,達到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目的。 

教師們通過筆錄反思、錄像反思(微格教學)、說課反思、對話反思、結伴反思、問卷反思、隨機反思、系統(tǒng)反思這九個方式,對自己一個階段、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一連串的事件,按照我們推行的六步法來進行整體反思。當然,值得去反思的“教學事件”不可能時時有、天天有,但不可能長期沒有。如果一個教師認為他的課堂長期沒發(fā)生教學事件,那將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當然,對于教學事件認識,也需要老師們去不斷學習。“學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師們的教學事件意識不會憑空而來,只有通過認真學習,增強自己的教育理論知識儲備,才有可能更加敏銳地察覺出自己教學中發(fā)生了哪些教學“事件”??陀^地講,我們的許多教師負擔都很重,大家很累,很忙,他們可以列舉出一大堆的理由不去讀書,不去學習。但我想說的是,讀書和學習,因為艱難,才顯得高貴。只有那些真正保持了“閱讀”或“學習”習慣的人,才有可能真正進入“反思”或“研究”狀態(tài);也只有那些真正提升了自己的反思力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智慧的教師。 

反思是痛苦的、艱難的,但也是必需的、愉悅的。說痛苦、艱難,是因為它需要知識儲備、文化積累、個性修煉,人認識自我比什么都難;說必需、愉悅,是因為人的成長、成熟過程就是不斷地同自我作較量的過程,也就是在不停地對自我進行“正、反、和”的修煉,當我們達到“和”的狀態(tài)時,我們就是愉悅的。 

問:“筑就學生終身發(fā)展高起點,建立教師主動發(fā)展好平臺,爭創(chuàng)學校持續(xù)發(fā)展優(yōu)環(huán)境”是學校的整體價值觀框架。前兩個已經介紹過,而“創(chuàng)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優(yōu)環(huán)境”似乎是更加重要的一點,也是很難實現(xiàn)的一點。 

鄧校長:的確是這樣。爭創(chuàng)學校持續(xù)發(fā)展優(yōu)環(huán)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難并不代表沒辦法做。 

沙市中學人所尊崇的是“習坎”精神,就是一種克難履艱的精神。近兩年來的探索,我們總結出了適合自己的一些做法。 

首先,以人為本,尊重教職工,全面關心教職工。 

作為校長,我以為必須樹立“服務教職工需求”的管理理念,除了服務他們的生活需求,讓他們生活得質量高一點,生活得體面一些,更重要的是通過服務,尊重和提升他們作為“生命體”的價值,讓他們有歸屬感、成功感。一是,真誠地贊賞我們的老師。每次在月總結會、學期總結會、學年總結會上,我會點名表揚所有各方面有成績的教職工,哪怕是一件工作有五十人做得出色,我都會一一把他們的名字念出來,把發(fā)自內心的贊賞送給他們;二是,在報刊和學校宣傳欄,宣傳學校的骨干教師、名師,讓社會、家長認可,仰慕他們;三是,逢年過節(jié)向他們發(fā)送慰問與祝賀短信;四是,安排在每位教職工的生日送上一束鮮花祝福;五是,教職工生病住院,無論多忙,我都要親自登門看望;同時,我經常與一線教師談心、聊天,了解他們最近一段事件的狀況。這不僅及時了解并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問題,而且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以人為本,還體現(xiàn)在教師主體地位的上升?,F(xiàn)在學校每做一項較大決定之前都會廣泛征集廣大教職員工的意見,重大決定要提交教代會討論通過。當然這是要實實在在做的事情,可能每一位領導都意識到了“廣開言路”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數還停留在“請你論證我正確”的格調上。為了杜絕這種現(xiàn)象,我們嚴格要求每一位領導都要認真聽取教師們的真實呼聲,懇切的吸取大家的意見,努力調動教師的主體意識。 

其次,加強學習,建學習型校園。 

我認為學校并不是天然的學習型組織。有一句話叫“從有字之書中得學問,不如從無字之書中求真理”。所以,我經常聘請省內外著名專家教授來校講學,與老師們交流。重視校報、校園網的積極引導作用,創(chuàng)辦《習坎文摘》,將我自己平常收集、摘錄的好文章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編輯出來,與教職工們“一起來學習”。 

再次,規(guī)范管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雖然我們一再強調服務意識,但是學校管理在服務學生和教師需求的同時,還要用適當的規(guī)范來督促他們的行為。在管理上,實行班級、年級教學目標管理,在評價上,改終端評價為過程評價與終端評價相結合,把規(guī)范教師備課、上課作為教育教學管理的核心。另外,我們還設立了教學顧問室,聘請知名度高且有豐富教學經驗的特級教師擔任學校教學顧問,指導青年教師教學;組織青年教師開展教學比武、上匯報課;請骨干教師上示范課、優(yōu)質課,并且大力推動評課、議課制度。 

最后,協(xié)調關系,創(chuàng)和諧辦學環(huán)境。 

我們在工作中,還主動接受市委市政府及主管部門的領導,注意協(xié)調學校及其它相關部門、社區(qū)、家長之間的關系,讓學校有一個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 

問:在學生中您提倡學習反思,在教師工作中您注重教育反思。針對學校的管理,你是否也進行過相關的反思與總結呢? 

鄧校長:這個當然有,可以說,反思工作是伴隨我們工作始終的。針對學校目前狀況,我們還有這樣一些工作要做:學科教學教法指導上要抓突破、教科工作要進一步抓深入,抓扎實,抓出成果;青年教師培訓上要抓突破,要通過開展各種活動盡可能展現(xiàn)每個青年教師的風采,使每個人都有成就感,推動每一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進一步加強名師管理,發(fā)揮名師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校本研究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認真落實名師在進修、休養(yǎng)等方面的待遇;要加強名師履職的管理;進一步落實觀課、議課制度,讓大家形成觀課、議課的習慣,并把它作為行為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后記:“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沙市中學地處荊楚文化發(fā)源地,這里有楚天文化經世致用的根本,對于“習坎”精神的持續(xù)沿用并發(fā)揮至極致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七十余年的歷史積淀使這片靜謐的校園飽盛了讓人心醉的人文馨香,璀璨的智慧光芒;讓人敬佩的服務精神、奉獻精神;讓人神往的教育思想、精神內涵。而就在這塊教育之鄉(xiāng)的熱土上,培育出了一輩輩“精英人才”!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分享到:
十八大學習  感悟報告  學習心得  領導發(fā)言

鄧北平

省份:湖北 地區(qū):荊州市
學校:湖北省沙市中學

校長經典之作

聯(lián)系校長

地址: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qū)北京中路269號

電話:07168238468

郵箱:shashihw@126.com

鄧北平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湖北省沙市中學校長—鄧北平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lián)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lián)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