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河南省濮陽油田十九中 賈建設
【時間】2010年6月14日
【嘉賓】河南省濮陽油田十九中賈建設
【主持人】記者
要有足夠的問題意識
【記者】:您提出了引領式教學需要遵循的五大原則。能否簡要闡釋一下這五項原則?
【賈建設】: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我們逐步探索出了“引領式教學”的五項基本原則,即以人為本原則、遞進教學原則、解決問題原則、容量適當原則和聯(lián)系生活原則。
“以人為本原則”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尤其要幫助學習暫時困難的學生確定合適的學習目標,讓他們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增強學習的信心,有效改善“后進生”的心理狀態(tài),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做到不嫌棄,不放棄,不拋棄。
“遞進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做到三點:第一,教師要承認學生之間有差異,要么是基礎水平的差異,要么是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能力的差異;第二,要重視知識之間的跨度,在備課、講課時要思考如何讓學生平穩(wěn)、順利跨越這個跨度;第三,保持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大多數(shù)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出發(fā),通過鋪設知識臺階分解、降低知識的難度,減輕學生學習的困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要把知識鋪設成臺階狀,以遞進方式呈現(xiàn),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解決問題原則是說,“引領式教學”要有足夠的問題意識。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是“引領式教學”的初衷之一。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是在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學習、掌握知識的過程就是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的過程,在教與學活動中只有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再發(fā)現(xiàn)問題——再解決問題,才能讓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正確、靈活、有新意地運用知識。
“適當容量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課堂知識的容量不是越大越好,練習的題目也不是越多越好,知識的容量而是以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能夠學會為標準。教師要對教材中每一課時的知識容量進行整合,可以減少,可以增加,可以調換。做到讓容量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容量。
“聯(lián)系生活原則”要求執(zhí)教者克服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弊端,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讓生活走進課堂,把枯燥無味的知識與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做聯(lián)系起來,使課堂生動、活潑、直觀,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增強學習效果,同時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教師的引領就是要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記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引領時僅有這些原則是不夠的,他們在實際上課時具體應該怎么引領學生?有沒有一些更具體的策略或方法?
【賈建設】:學生的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教或引領。不同學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特征,引領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小學生由于知識積淀少,一些基礎性知識和技能就需要教師的教。但是,初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就可以把自己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運用于學習,就能進行相對獨立的學習。到了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獨立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獨立自主的學習性更強。
教師的教或引導要有正確的策略。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研究表明:教育對兒童的發(fā)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fā)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表現(xiàn)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把握“最近發(fā)展區(qū)”,能加速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目的,就在于把握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是在什么高度,把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什么高度,然后再通過教、引導,促進學生發(fā)展。
教師的引領層次性要強。學生面對一個學習內容無法學會,其根本問題在于不具備獨立閱讀學習材料、理解學習材料內涵和思考解決其問題的能力,教和引導的著眼點應落在教會學生閱讀、理解和思考,這就是在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思路。
教師的引領就是要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國家課程是每一個在校學生必須學習的內容,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內容是既定的。可是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不是人人對每一門課程都感興趣,然而,既定的學習內容不會因學生有沒有興趣做出調整。換句話說,一門課程不管你有沒有興趣,你都是要學習的,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是一句假話。雖然課程、學習內容是既定的,但是教學把學習內容提供給學生的方式、方法卻不是固定的,而是有著無限的創(chuàng)造空間,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就體現(xiàn)在這里。這是教師的教或引導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目標要清晰合理,易于評價反饋
【記者】:要實現(xiàn)這一點首先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很多課就是因為教學目標不恰當而導致失敗的。我們經??梢砸姷降囊环N情況是,教學目標設計得過于宏大,或籠統(tǒng)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如何才能確定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合理?
【賈建設】:教學要有清晰的、合理的、易于評價反饋學習效果的目標?!白稣_的事,而不是正確地做事?!边@句話強調了“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一件事的方向是錯誤的,做得再用心,再努力,也是沒有意義的。
這里所講的“目標”是微觀的,是具體到一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目標。但是,一堂課的教學目標的確立離不開宏觀上的對教育教學追求目標的理解?;蛘哒f,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實際上是落實宏觀的教育教學目標——宏觀的教育教學目標要依據(jù)教材編排、學生的學段和實際發(fā)展狀況等分解到具體的一堂堂課上,這樣確定的教學目標才有可能是合理的。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要經常性地反思,形成對教育教學宏觀追求的理解;教師還要認真研讀教材,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最好是研讀整個學段的教材,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的結構;這些都是備好一堂課的基礎性工作。
現(xiàn)在的一些課堂教學目標的設置問題非常多,這是導致教學低效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教學目標非常模糊,你聽課之后就會覺得不知道教師到底要教什么,這在一些語文課堂上非常常見。二是教學目標設定不合理,不適合學生。三是教學目標很空、很大,難以落實和評價,這基本上也就成了沒有目標的教學,這個問題最為突出。例如,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了解”“理解”“掌握”等描述學生個體內部心理變化的詞匯用得最為普遍,但是這些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卻是無法準確評價的,學習效果難以衡量。
“引領式教學”的目標應落實到兩點:一是落實到學生具體的課堂學習行動上,比如“說出”“闡述”“寫出”“做出”等等,二是落實到具體的知識點或技能上,比如需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要會做的某個類型的習題等。這樣一來,教學目標就轉換成了學生圍繞知識或技能的具體行動目標,這樣的引領目標能有效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人人知道該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教師易于把握,學生自己一目了然。
【記者】:除了對學生知識和方法上的引領,您還提出習慣引領和狀態(tài)引領。
【賈建設】:是的。學習絕不是純粹的智力活動,學生的習慣、情緒等非智力因素也參與其中,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習的最終效果。同時,積極的學習行為也在很大程度上修煉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鍛煉學生的專注力、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恒、不驕不躁等。所以,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還有“習慣引領”、“狀態(tài)引領”。
如果說“知識引領”、“思路方法引領”有更多的“理性”、“科學”成分,那么,在課堂現(xiàn)場,教師對學生的“狀態(tài)引領”則有了更多的“經驗”和“藝術”成分。“習慣引領”“狀態(tài)引領”更多的是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藝術”的成分在發(fā)揮作用,引領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師對課堂教學細節(jié)的不斷反思、優(yōu)化來實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平時一定要關注課堂教學細節(jié),不放過學生的任何一個不良學習習慣,糾正之、強化之。并且潛心研究自己的課堂評價和引領藝術,引領學生的學習情緒,課堂活而不亂,讓學生一門心思用到思考問題上,愉悅地、專注地、有效地學習。讓自己的教學行為在服務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示范或向導。
“引領式教學”最終目的就是把教師如何“教”轉變?yōu)槿绾我I學生“學”,通過教師的“目標引領”、“思維方法引領”、“習慣引領”和“狀態(tài)引領”,促進學生的自主高效學習。
教材解讀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
【記者】:在引領式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您非常重視對教材的解讀。您為什么強調解讀教材?教師在解讀教材時需要做哪些工作?
【賈建設】:教材解讀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備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新教材的編寫具有很大的開放性,給了教師非常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但同時也給教師解讀教材帶來很大的難度。教材再好,通常也只能根據(jù)一般情況為教與學提供一個思路或一種設計方案,不可能完全適應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效地用教材教,除了正確理解、準確把握教材之外,還必須深入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
我們對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首先要依據(jù)學情確定教學的中心內容,圍繞中心內容建立“知識模塊”。在閱讀教材、教參之后首先確定課堂教學的中心內容。使課堂教學重點突出,少走彎路,提高有效性。然后是圍繞課堂中心建立“知識模塊”,模塊的建立要根據(jù)不同的課型而定,如新授課模塊的建立是:知識鋪墊模塊、新知識模塊、應用模塊、作業(yè)模塊。在應用模塊內又可以建立幾個小的知識板塊,需要建立多少個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但小模塊的建立要有梯度。知識模塊的建立不僅能使課堂教學活動具體化,而且更具條理性,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張弛有度,便于把握課堂教學效果。
然后要依據(jù)學情進行教材整合。教材的整合包括教材內容、教材難度和教材資源的整合三種內容。教材內容的整合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基礎和他們可能接受的知識容量,把教材內容適度增減,模塊的數(shù)量和模塊內的知識容量以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能夠學會為標準來設定。容量整合的原則是讓知識的容量適合學生,而不能讓學生適合知識的容量。
教材難度的整合要視學生知識儲備而定,對有些知識可以拓展和拔高,可以降低難度,可以緩講甚至不講。教材難度整合的原則是讓知識的難度適合學生,不能讓學生適合知識的難度。
教材資源的整合是指教師要把多種圍繞學習內容的資源融入教學之中,如教師資源、學生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其中,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拓展知識,進而生成新的知識。教材資源整合更重要的意義是利用信息的豐富性,使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從而積極地參與自主學習。
對教師的“專業(yè)引領”
【記者】:教師是實施課改的主力軍,也是課改成敗的關鍵所在。要實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成功引領,首先必須對教師進行引領。在這方面你們是如何做的?
【賈建設】: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力量。沒有一支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任何課程和教學改革都必將以失敗告終。在探索實踐“引領式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把促進教師的觀念轉變,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實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放在首要的位置,采取多種切實有效的措施,予以不斷加強和改進。
一是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和現(xiàn)代教育理論,實現(xiàn)教師的“自我引領”。學校建立了教師自主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制度,把指定書目學習和自選書目學習相結合,把通識學習和學科專業(yè)學習相結合,把學習專業(yè)理論和借鑒成功經驗相結合,把理論引領和教學反思相結合,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自我提升和課堂教學的自我完善,使其對“引領式教學”的認識逐步深入,對“引領式教學”的實踐成為自覺。
二是建立與課堂改革相適應的校本教學研究制度,實現(xiàn)教師間的“互助引領”。開展“引領式教學”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校本教學研究制度。學校定期開展全校性觀課、議課活動,以具體課例為樣本,以“引領式教學”的原則和基本操作程序為依據(jù),以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實際學習效果為評價標準,展開廣泛而深入的教學研討,使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具體操作層面得以切實有效的貫徹落實。
三是聘請專家學者定期到學校聽課評課指導教學,實現(xiàn)教師成長的“專家引領”。近年來,我校先后聘請中央教科所、北師大、華中師大以及天津、山西、河南等國內省內知名教育教學專家到校聽課評課,作專題報告,具體指導教師備課、上課,改進課堂教學,開展課題研究,完善教學方法。
“自主引領、互助引領、專家引領”三位一體的教師專業(yè)成長“引領”模式,有效促進了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促進了“引領式教學”的深入探索和有效實踐,為“引領式教學”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智力支持和操作引領。
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成長
【記者】:在課改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但應試教育依然愈演愈烈的今天,您為何提出并實行引領式教學改革?背后是什么理念支撐著您進行這種改革的?
【賈建設】:投身于基礎教育和教學改革研究二十多年來,特別是近年來,我一直在思考:有效教學難道就是指提高傳授知識的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嗎?有沒有更有意義的東西蘊藏其中?有沒有比成績更重要、眼光更長遠的內容要進入我們的視野?
我們的答案是“有”。那就是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就是學生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作為我們社會“合格公民”所需要擁有的健康的身心,活躍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基本的交往表現(xiàn)力和交流溝通能力,生活生存能力,生活的情趣和好愛,主流的社會倫理道德觀念,等等。這些品質和素養(yǎng),是學生受用終生的東西。因此,我們的教學不能只盯著知識傳授和學生的成績,心里要有學生作為“人”的發(fā)展;教學要傳授知識,更要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教學要給學生“人”和“生命”的關懷,更要使他們建立起對待事物、自然和人生的正確態(tài)度,生成生活智慧。教學滿足了學生作為“人”的成長需要,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就會得以持久。
【記者】:您如何看待引領式教學改革的效果?您對未來有何展望?
【賈建設】:“引領式教學”實施以來,已經展現(xiàn)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這些都可以體現(xiàn)在它帶給學生、教師以及學校的變化上。
首先,從教和學的方法上看。對老師來說,過去主要的精力放在上課和批改作業(yè)上面,最困惑的是我講得這么明白,學生為什么就學不會呢?現(xiàn)在,老師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備課上面,思考最多的問題是如何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引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對學生來說,過去主要的任務是上課要認真聽講,最討厭課下寫不完的作業(yè)?,F(xiàn)在,上課首先要自己看書學習,在老師的引領下,通過小組合作自己解決大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只有少量的時間聽老師講解。課下,大多數(shù)學生再也沒有寫不完的作業(yè)。
過去,老師要等到學生學不會時,問題出現(xiàn)了才花費大量的精力補差,彌補課堂上沒解決的問題。現(xiàn)在,老師在備課時就要進行問題預設,所有的問題盡量解決在課堂上,力爭課后不遺留問題。
其次,從評價上來看。過去,老師們評課時,最喜歡討論哪個老師課講得最精彩,大家聽得聚精會神,都忘了時間;現(xiàn)在,老師們評課時,說得最多的是誰的課堂學生思維最活躍,哪個學生的發(fā)言最精彩,哪個老師的引領最巧妙。
過去,哪個老師在放學后留學生改錯最多,誰就最敬業(yè),誰就是好老師。現(xiàn)在,誰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把作業(yè)寫完,讓學生放學后一身輕松的回家,誰才是最有能耐。
過去,學情分析會就是一場差生批斗會,大家說的最多的是自己教的學生是如何如何的差,抄作業(yè)的人如何如何的多;現(xiàn)在,大家研討的主要是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設計引領的方法和技巧。
最后,從教學理念上看。過去,我們只關心教學成績,但成績卻總是排在最后;現(xiàn)在,我們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但我們的教學質量卻越來越好。過去,幾乎所有的老師和學生都認為學生學不會是因為他太笨;現(xiàn)在,幾乎所有的老師都認為學生沒學會是因為老師的引領不到位。
過去,我們墻上的標語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钡蠋煾P心的是少數(shù)學習尖子,是那些能給老師和學校帶來榮譽的好學生?,F(xiàn)在,十九中的校訓是“省吾身,成小事,善為人”,我們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但更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成長過程。
過去,我們記住了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條文,卻總認為我們學生差,條件差,緊抓成績還抓不上去,不抓成績百分之百要砸鍋;現(xiàn)在,我們通過實施引領式教學認識到,只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取得好成績是理所當然。
引領式教學,讓老師們在實踐中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把這些書上的條文落實到了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動證實了新課程改革的合理性,探索了新課程改革的可操作性,也收獲了我們應該收獲的教育的成就和快樂!
目前我們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的“引領”主要是學習方法上的引領和問題解決思路的引領,教師“引領”的內涵還有待進一步探索,“習慣引領”、“狀態(tài)引領”的提升空間還非常大,這其實是整個教師教學素養(yǎng)的提升過程。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的藝術性。現(xiàn)在框架已經有了,以后會走向深入。引領要有更深的層次,現(xiàn)在還有一些形式的東西。還有一些教師教得太淺,引不出玉來。
“引領式教學”的改革實驗時間不長,效果也是初步呈現(xiàn)。我們全體師生將堅定信念、不懈努力,讓這棵還略顯稚嫩的小苗茁壯成長,開花結果,為教育教學的百花園再添一道新的風景,為提高教學質量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
意見反饋 |聯(lián)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使用條款 | 網(wǎng)站地圖 | 會員注冊
| 找回密碼 | 意見反饋 | RSS訂閱 | 聯(lián)系我們
京ICP備18006762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