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山東省濰坊市昌樂二中 趙豐平
【時間】2010年10月20日
【嘉賓】山東省濰坊市昌樂二中趙豐平
【主持人】記者
【 課改當前,很多學校仍按兵不動,尤其是高中校。不動的理由貌似很有道理:升學率是高中的生存之本,我們不能不要升學率。升學率真的和課改是一對天生的矛盾?還是人們的想當然?本期問道圍繞山東昌樂二中的課改實踐探討這個話題?!?br /> 教師只為高考而教,學生只為高考而學,嚴重違背了教育的本質(zhì)規(guī)律
【記者】:作為長期在一線從事新聞報道的記者,我已跟蹤采訪昌樂二中多年,幾乎見證了她課改前后的每一點成長。作為當年高考成績突出的名校,還敢于冒風險大膽突破,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束縛,進行徹底的課堂改革,我佩服他們的勇氣。
【趙豐平】學校的高考雖然曾經(jīng)成功,但是學生學得痛苦,教師教得辛苦。教學過程只注重了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心靈的成長。我認為學生精力的流失,主要是因為老師簡單機械、生硬、霸道地灌輸。這與我們倡導的素質(zhì)教育顯然相悖。
什么是素質(zhì)呢?愛因斯坦說過,素質(zhì)就是把知識都忘記了,剩下的那些東西。我們恰恰是運用剩下的東西去思考,去與人交往,去戰(zhàn)勝困難,去設定目標,去實現(xiàn)我們的理想,去創(chuàng)造我們的幸福。
我一直在強調(diào),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是學習的結果,而知識掌握的過程和能力形成的過程才是學習本身。孩子的大腦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知識是用來思維的元素,知識就是種子,思維就是耕種,只有當我們把知識用思維耕種到大腦里的時候,知識才能變成力量,否則就是無用的垃圾在大腦里的堆積?,F(xiàn)在社會上浮躁的風氣,愈演愈烈的功利主義,使人們把目光全部集中到成績和考試上,忽略了人性;學校盲目追求知識,追求升學率,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機器,教師只為高考而教,學生只為高考而學,嚴重違背了教育的本質(zhì)規(guī)律。
現(xiàn)在我國正處于經(jīng)濟轉軌、社會轉型的歷史時期,而教育是社會轉型時期存在問題最多的領域之一。為了教育的明天,也為了我們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必須改!特別是看了杜郎口中學的課堂后,我更是堅定了這種決心。
好的教育從不為考試改變,亦不會在考試中敗下陣來
【記者】:杜郎口中學畢竟是農(nóng)村學校,而昌樂二中則是“縣中”,升學率對學校來說很重要,“突破”之難可想而知。
【嘉賓】一段時期以來,縣級高中承載著不可推卸的使命:盡可能多地把本地高中生送入大學。這種使命使得“縣中”常常成為課程改革的“紅燈區(qū)”。在高中實施課程改革,成了少數(shù)有膽識的學校的“探險之旅”。昌樂二中的改革驗證了“好的教育從不為考試改變,亦不會在考試中敗下陣來”的說法。
【趙豐平】我曾經(jīng)到歐洲考察,發(fā)現(xiàn)開放課堂是正確的事,后來學習了一些教育文獻和專著,又受到杜郎口中學的啟發(fā),突然悟到:只要我是正確的,我的世界就是正確的?!罢x”是有強大力量的,再加上師生對我這個校長的信任,我們下定決心:改。教育只有讓孩子滿意,才是最大的滿意。課堂改革是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我們用正確的方法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
當然,改革必然會遇到阻力,特別是教師傳統(tǒng)的觀念。許多老師的權威也在開放的課堂中受到挑戰(zhàn),以前沒有這樣的事,他們很不理解。但是作為校長的我,不可能等到學校覺悟最落后的老師認為這件事是正確的,我才去推進。理解要執(zhí)行,不理解也要執(zhí)行,在執(zhí)行中理解,在理解中全力執(zhí)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制定相關的評價獎勵機制,助推改革。
事實證明,我們并沒有因為改革而降低升學率,我在幾年前提出的“高考其實是考人品,高考成績其實是教育的副產(chǎn)品”的理念在實踐中得到了證實。人品包括哪些呢?心靈的力量,對未來目標的期盼,克服困難的勇氣,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拿得起放得下的魄力,對待困難挫折的態(tài)度,自我的管理水平,熱愛生命,尊敬父母,尊重他人,能夠與他人友好的交往協(xié)作……這些都是人品的范疇。我們的課改正是要努力給孩子這些能力和品質(zhì),怎么可能應付不了一個高考?
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找到了教育的“根部”
【記者】:昌樂以“271高效課堂”模式為核心和呈現(xiàn)形式的課改,為什么能成功?主要解決了哪些問題?
【趙豐平】我們的“271高效課堂”模式是一個大框架,“讓在課堂上的每一個成員都要成為對課堂有貢獻的人”是我們高效課堂的目標。其關鍵是:讓“學習小組”成為“動車組”,每個小組就是一節(jié)自帶動力的“車廂”,小組長就是“分動力機”。讓每個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成功欲望的滿足、小組集體榮譽的實現(xiàn)、課堂分組展示的競爭和精彩的點評成為課堂高效推進立體交叉的驅動力。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課堂上老師是引路人,應該像手電筒一樣,站在學生身后,照亮學生前進的路。把課堂還給孩子,讓課堂變成學生成長的沃土;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學生,課堂才能充滿關注生命的氣息,生命的活力在課堂上就能充分地涌流。
“271高效課堂”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個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的人;一個個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的心態(tài)的人;一個個對人友善、寬容和積極參與社會合作的人。
【嘉賓】撇開模式,我覺得發(fā)生在昌樂二中的課程改革表現(xiàn)出這樣三個特色:
一是推動學生自學。教學唯一合法的定義是學生的自學,或者說,是教師對學生自學的輔導。自學由預習啟動。復習是古代和近代教學論的傳統(tǒng),而預習是現(xiàn)代教學論概念的關鍵詞。從復習到預習,這是整個教學論的轉變。與復習相關的教學要求是,學生上課要認真聽講。與之相關的問題是學生一定會做小動作,會開小差,甚至會厭學。
自學也會有困難。推動學生自學遇到兩個困難,一是擔心學生看不懂課本,二是擔心學生能否學到完整的知識。昌樂二中設計了導學案和訓練案,分別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有效地推動了學生的自學。
二是推動完整生活。學生只是一個相對的身份,完整的生活才是每個兒童的真實存在。完整的生活隱含了完整的人性?;镜娜诵园ㄇ笾?、占有欲和愛欲,轉換到學校的場域中,它們分別關涉學習與探究、自我管理與自食其力、藝術體驗與藝術創(chuàng)造。學生自學解決的只是求知的問題。
昌樂二中在自學之外推行班級自治、學生社團、大單元社會實踐活動、65公里拉練、“生存·生活”實踐周、學生進城下鄉(xiāng)活動、青島看海、中華文化尋根游等活動,分別從自我管理與自食其力、藝術體驗與藝術創(chuàng)造等方面貼近人性的需求,落實“教育即生活”的理念。
三是推動海量閱讀。閱讀是與智者的對話,它收獲的是精神的獨立和生命的高度?!肮陋毷且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币粋€人的閱讀看似孤獨,卻是在書中的狂歡。一群人在一起聚會,看似是狂歡,其實越聚越孤獨。
【嘉賓】從根本上來說,學校只是一群要求知的人聚在一起,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早在中世紀,一群年輕人聚在一起讀書、討論,后來就形成了最初的大學。昌樂二中把閱讀看作一件大事,豐富學校藏書量,規(guī)定學生讀書量,舉行讀書會、報告會、演講賽、辯論賽和話劇表演等。這是找到了教育的“根部”。
【趙豐平】我們是播種夢想的人,孩子是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造者、參與者,老師在大框架下創(chuàng)造,學生也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
要除去土地中的雜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種上莊稼;要想讓學生不干壞事,讓老師不頹廢,你就要讓他們做有意義的事。通過開放課堂,通過學生的自主管理,我們用社會的組織形式,讓孩子們自己組織學習,創(chuàng)建夢想,發(fā)展能力,同時也在促進老師的發(fā)展。我們也希望在學校、班級中建立家庭親情關系,打造教師的愛心、責任心。在這樣的親情氛圍中,實現(xiàn)教學相長。
模式不是唯一的,重要的是要堅守學生的立場
【記者】:每天都有人走進昌樂二中的課堂學習,關注高效課堂的模式,但許多學校往往又無法成功復制。
【趙豐平】模式不是唯一的,它是導向,是引領,是為課堂高效、為學生成長、為教師發(fā)展服務的。不同的課堂、不同的課題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模式。我們營造一片森林,但也讓每一棵小樹自由成長。唯模式不行,一切應以學生的學習為導向,為學生服務。
我覺得中學要想課改成功,首先要打造好的學校文化,尋求整體的價值認同,要給老師一個明晰的概念,開工沒有回頭箭,必須改下去。要有強有力的組織評價結構體系,要制定好的開放課堂的獎勵機制--如果要讓水流向該流的地方,就為它修條河,所以要讓評價機制和績效掛鉤。另外,校長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下去,同時讓教師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嘉賓】昌樂二中的課程改革是否由一定的“模式”啟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堅守了學生的立場,并找到了“自學”和“生活”、“閱讀”三個關鍵詞。
昌樂二中提供了一個范例:素質(zhì)教育完全可以實現(xiàn)
【記者】:普通高中今后向何處去,改革的路在何方,昌樂二中成功的“縣中”經(jīng)驗的確給了我們不少啟示。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我覺得昌樂二中課改的成功,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范例,并告訴教育工作者:素質(zhì)教育完全可以實現(xiàn)。當前的社會在轉型,教育也在轉型,這個階段就要有成功的范例,為辦學者帶來信心,指明方向,提供可借鑒的操作方法。
【嘉賓】昌樂二中的課程改革不只是一個當下的、民間的經(jīng)驗,而且是中國過去課程改革智慧的聚攏和對中國未來課程改革方向的一個預示。
【嘉賓】我想昌樂二中的經(jīng)驗給我們的啟示包括:
是否應該用更高更寬的視野來定位普通高中的培養(yǎng)目標,普通高中除了為高一級學校輸送更多更優(yōu)秀的新生外,就再沒有其他培養(yǎng)目標嗎?即使升學率很高的學校,其升入名牌和重點大學的學生也只能占其中的一部分,相當多的學生要進入職業(yè)學院學習一技之長或直接走向社會。
因此,為每一個孩子的一生幸福負責,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成為人格健全、基礎扎實、個性鮮明的合格公民,為社會需求培養(yǎng)多樣化的有用人才就必然成為普通高中的培養(yǎng)目標,而不單單就是升學率這一唯一目標。
另外,課程是學校的主要產(chǎn)品,是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的載體。普通高中除按國家課程標準落實課程計劃外,要把學校課程建設作為必須辦好的事情去做,這其中包括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師本化和生本化改造,即探索和遵循學科課程教學規(guī)律,從學生需求出發(fā),廣泛挖掘課程資源,進行必要的重組、取舍、整合和設計等加工制作,更包括從學校培養(yǎng)目標和學生需求出發(fā)開發(fā)多樣化的供學生充分選修的校本課程。
【趙豐平】目前一些學校還固守傳統(tǒng)的課堂,不敢或者不愿改革,就是理念上的不愿改或者改不動,學校的條件和文化還未達標,校長還沒下決心。我想,幾所走在前面的課改學校正是用榜樣的力量現(xiàn)身說法:思路決定出路,思路正確了,就能走出課改的新路。
現(xiàn)在我覺得特別幸福,老師們說,你看校長哪來那么多精力,天天那么累。課改初期是靠責任,現(xiàn)在我感覺已經(jīng)是一種幸福,是一種價值引領,把自己的學校做得越來越好,讓我們的學生獲得更大的發(fā)展。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
意見反饋 |聯(lián)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使用條款 | 網(wǎng)站地圖 | 會員注冊
| 找回密碼 | 意見反饋 | RSS訂閱 | 聯(lián)系我們
京ICP備18006762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