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4/7/4
1499次查看
熊英武發(fā)布
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新世紀我們怎樣當家長的問題。用馬克思話回答,“家長的行業(yè),是教育子女”。父母要履行好教育子女的天職。這里為什么稱它“天職”。這里“天”一個意思“至高無上”;另一個意思:“天然”。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職,是兩個意思兼而有之,也就是說教育好子女是為人父、為人母者應盡的社會義務,別人不能替代的社會職責。在新世紀,家長應當充當多重角色。這就引出家長的第一個角色。
一.孩子的監(jiān)護人
父母對孩子不能生而不養(yǎng),更不能養(yǎng)而不教。對子女不僅要養(yǎng)育還要教育。這種責任不僅在道義上,而且有法律依據(jù)。原《婚姻法》上就這樣寫著“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義務”?!段闯赡耆吮Wo法》第8條、第10條也這樣寫著:“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職責和撫養(yǎng)義務”……“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shù)姆椒ń逃闯赡耆恕薄⒆由蠈W了,在學校里學習,父母仍然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別人無可替代。所以每個家長都應該樹立為國教子,為國育才的觀念,教養(yǎng)并舉,履行好我們的“天職”。
在我們的家長中,“撫養(yǎng)”一般不成問題,關鍵在于怎樣進行對孩子的成長有利、有效的教育,那就是大有學問。
二.最早的啟蒙老師
家長很客氣,稱小學老師、特別是一年級的老師為啟蒙老師。其實,家長自己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你們在家庭、社會生活中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你的孩子心靈中打上深深的烙印。老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如果孩子沒有教育好,父母有推卸不掉的責任。有幾種認識值得我們注意:
1.“樹大自然直,”意思是孩子不用管教,長大了就自然好了。教育孩子確實像種樹,十年樹木不容易,要栽培、修剪很辛苦,更何況百年樹人呢?有些孩子從小很乘,從小不用父母操心,看起來不用管、其實還是在管,只不過有些家長比較高明,在無形之中施加積極影響、熏陶,管得比較巧妙,如果真的不管那后果就大了。很多人成人后的弱點,甚至違法犯罪,都能追溯到他的孩子時期。小孩子從小沾染不良行為,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很難改變,“樹大難掰直”啊。舟山歷來就有“偷魚鲞咬奶頭”的家教故事。目前,社會上犯罪低齡化的趨勢,一時很難逆轉,所以每個家長都要特別用心,防止孩子心靈受不良行為習氣的污染,尤其是對新時期的新事物在孩子中影響的敏感性。舉一個例子,新世紀普遍要碰到的網(wǎng)絡問題。網(wǎng)絡對小孩子好不好?它是雙刃劍,網(wǎng)絡把世界變成一個地球村,變?yōu)橐粋€大學堂,它本身又是一種高科技產(chǎn)業(yè),不讓孩子接觸不可能,而且在接觸中才能掌握它,獲得社會生活中有用的計算機與網(wǎng)絡知識與技能,但網(wǎng)絡中有陷阱,確實有些孩子為網(wǎng)絡所害,沉緬網(wǎng)絡不思學習、危害身體。我們學校組織過兩場分正方反方的辯論賽演播,小學生應該不應該上網(wǎng)?小學生可不可玩網(wǎng)絡游戲?讓全校學生了解它的利弊,怎樣興利除弊。
2.“想管,沒時間”
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據(jù)說在去年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率是70%多,今年又有280萬人畢業(yè),社會壓力是夠大的),父母工作忙、壓力大,當然也有因為過度娛樂,想教育孩子,苦于沒時間,就讓孩子聽天由命。孩子不只是父母的私有財產(chǎn),不是多管一點、少管一點無所謂地事。孩子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為國教子是一份責任,無論多忙,都要把教育孩子當成一種“天職”。我們這些家長中可能過去看過一部《少年犯》的電影(80年代),,當他作為女記者家長(母親)很敬業(yè),顧不上孩子,在經(jīng)過幾年時間完成了一項對少年犯的社會調(diào)查研究,取得事業(yè)成功之時,警車帶走了她的兒子——因父母親長年無法顧及自己兒子的教育——也成了少年犯,成為父母終身的痛。
三.孩子的知心朋友,引路人
新的世紀,到處在講“以人為本”,在家庭教育中,也要“以人為本”,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權利,因為孩子是發(fā)展中的人,建立平等的親子關系,讓孩子把你當作知心朋友,什么事都愿意對你說,你才能有效地為孩子引路,培養(yǎng)起他獨立生存能力,去適應社會融入社會。上面是兩個不管孩子地事例,下面講兩個不善管的事例。
1.過度保護,有些家長對孩子一片愛心,但效果不好,愛得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擱在外面怕涼了”。生活上是百依百順,吃要高檔,穿要名牌,學習要陪讀,這樣是絕對培養(yǎng)不出能關心他人,有責任心的人來的。過去有句話,叫“再窮不能窮教育”,說明教育要投入,這是對的;現(xiàn)在又補充了一句話,叫“再富不能富孩子”,這更完整了。一些有識之士,當他積累一定財富后,,身后寧愿捐給社會,都不留給孩子,目的是要促進后代自立自強。說明孩子要從小培養(yǎng)吃苦耐勞,承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不要什么都給準備好,有一個這樣的事例可能對大家會有啟發(fā),那事發(fā)生在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的老年問題專家郝麥收和他兒子郝丁之間。
1976年,32歲的郝麥收有了兒子郝丁,由于孩子早產(chǎn),又趕上唐山大地震,郝麥收夫婦忍痛將“生不逢時”又先天不足的兒子送回了條件很差的山西老家。郝丁3歲那年,政府發(fā)出了“一對夫妻只要一個孩子的號召”,郝麥收夫婦響應了號召,郝丁成了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
孩子是家庭生活的中心,郝麥收夫婦事無巨細地呵護著郝丁。都小學三年級了,郝丁連衣服還穿不太好,穿鞋更是不分左右,鞋帶兒也是剛系上一會兒就開了。更不知道節(jié)約,也不懂謙讓,無論什么東西常常吃一半就扔掉了,根本想不到爸爸媽媽可能都舍不得嘗一口。加之男孩子天性貪玩兒、調(diào)皮,以至于一段時間內(nèi)郝丁學習不入門,甚至背著父母逃學。這些問題郝麥收夫婦在深愛兒子的同時又苦不堪言。
郝麥收不得不重新審視孩子的教育問題。郝丁10歲那年,郝麥收給一個報社,寫了一篇文章《我怎樣當爸爸》,文章刊發(fā)后引起了許多家長的共鳴,就這個話題展開了長時間的討論。經(jīng)過討論,郝麥收總結了經(jīng)驗,那就是與其為孩子提供安穩(wěn)、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使兒子成為父母翅膀底下四體不勤的依人小鳥,不如把小鳥放飛到大自然,使之成為能夠在挫折中飛翔的雄鷹。就是從那時起,郝麥收夫婦不再包辦兒子的一切,而是開始有意識地鍛煉他的生活能力。
郝丁的學校離家遠,坐公共汽車大約要40分鐘,中間還要換乘兩次車,正值冬季,但郝麥收決心不再接送兒子上學了。獨自上學的第一天,郝丁磨磨蹭蹭地背著書包上路了,出了門還不時地回頭望著,希望父母能跟過來。從那天起,小郝丁一點點鍛煉著自理能力,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
1992年,郝丁初中畢業(yè)了,擔心從小體質(zhì)就不好的郝丁難以承受高中階段繁重的學習任務,郝麥收夫婦從實際出發(fā),決定讓孩子先上中專,然后再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條件進行繼續(xù)教育。
中專畢業(yè)半年前,很多家長已經(jīng)為孩子的工作四處奔走了,而郝麥收紋絲不動。父親不急,兒子自然也不急,他相信在他人生的緊要關頭一直疼愛自己的父親不會坐視不管。看到郝丁在就業(yè)問題上對父母還未擺脫依賴,郝麥收覺得該對兒子下猛藥了,他要在郝丁身上進行一種全新的親子試驗,逼兒子早日自強自立。
郝麥收他用了半年多時間說服妻子與郝丁訂了《親子雙向自立協(xié)議》。協(xié)議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郝丁需要承擔的責任;一、自立承擔接受高等教育的經(jīng)費;二、自立謀業(yè),自已創(chuàng)業(yè);三、自主結婚成家;四、自己培養(yǎng)子女。第二部分則是郝麥收夫婦承擔的責任:一、養(yǎng)老費和醫(yī)療費自我儲藏;二、日常生活和患病自我料理;三、精神文化生活的自我豐富;四、回歸事宜的自我辦理。
郝麥收這么做是為了讓兒子能自已融入社會,不能跟他一輩子。因為他是研究老年問題的,知道新世紀老年人越來越多,將來四個人里面就有一個老人,如果要靠子女養(yǎng)老,恐怕不但沒有門,窗戶都沒有了。新世紀不會像小農(nóng)社會,以后的社會能解決家庭的很多問題,老了就不能靠子女養(yǎng)老而要靠社會助老。
一天吃完晚飯,郝麥收將《雙向自立協(xié)議》遞給了毫無思想準備的兒子,郝丁看完了協(xié)議,淚水大串大串地往下掉,他不知道為什么父親在他最需要幫助時會如此絕情,這還是那個疼愛自己的父親嗎?他感到了一種恐懼,一種被遺棄的恐懼,幾乎是懷著一種仇恨的心理,郝丁在協(xié)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看到兒子真的簽名了,媽媽的情感防線又崩潰了,她問郝丁:“兒子,你怎么真的就把這協(xié)議簽了呢?郝丁異常堅定地說:“一紙空文,我不信你們能那么做!”
但是爸爸是認真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郝丁的中專同學在家長的幫助下,基本都找到工作上班了,惟獨郝丁還窩在家里。這期間,爺爺、姥姥、還有媽媽都不斷地催促爸爸,郝麥收堅持讓孩子自己去求職。
無助又內(nèi)向的郝丁不得不走進人才市場,去承受世態(tài)炎涼,人間百態(tài)。到這年年底,在人才市場呆了一天又無所收獲,心灰意冷的郝丁在回家路上看到一個招聘打字員的啟事,盡管要求是女性,但郝丁還是進去問了問:“你們用不用男孩子?我剛畢業(yè),想找一份工作?!苯?jīng)理一看他的神態(tài)就樂了:“那你就試試吧?!焙露【驮陔娔X上打出一篇文章,看著小伙子的麻利勁兒,經(jīng)理滿意地說:“行,明天來上班吧。”
聽到這一消息,郝麥收感到從未有過的高興,他立刻上街買來了幾樣好菜為兒子慶祝。盡管兒子還生他的氣,對父親的殷勤有些不以為然,但郝麥收卻覺得,兒子終于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他的教子方案是可行的。他的慶祝,不僅僅為兒子,也是為自己。
郝丁長得眉清目秀,不少女孩子兒喜歡他,剛參加工作,郝丁就獲得了一份愛情。當女孩子兒家長知道郝丁家的協(xié)議后,認為對方家長如此無情義,女兒嫁過去不會有好日子過,他們勸女兒中斷了戀愛。郝丁對協(xié)議簡直有些憤怒了,可無論怎樣,生活終究還要繼續(xù)。隨后,他又到了一家釀酒廠打工,雖然沒有任何報酬只管吃住,但郝丁希望通過這份工作了解企業(yè)希望通過這份工作了解企業(yè)運營,以便自己將來能有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瘦弱的郝丁白天干著繁重的體力勞動,晚上在發(fā)酵室內(nèi)盯著發(fā)酵溫度。隆冬時節(jié),屋外寒風刺骨,屋內(nèi)卻常常高達40多℃穿著小背心還汗流浹背。繁重的工作不僅增強了郝丁的體質(zhì),更磨煉著他的意志。聞著新釀的酒香,看著自己的勞動有了回報,特別是看到自己原本贏弱的身體竟然強壯起來,他開始重新審視起與父親簽的那份協(xié)議。郝丁的情緒開始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1998年夏天,自信心有了極大增強的郝丁突發(fā)奇想,要獨立經(jīng)營一家以石膏畫為主的小店。他從同學處借來幾千錢干了起來,但由于沒有客戶資源,又不懂得如何有效地開發(fā)市場,幾千元錢很快就被他賠個精光。因為無錢還債,郝丁成了被告。這個時候,郝麥收出現(xiàn)了,他主動替兒子還清債務,郝麥收絲毫沒有責怪兒子,他只是對兒子講,只有經(jīng)歷過這樣的挫折將來才能避開更大的風險。
父親的舉動和話語給了郝丁極大的觸動,這時的他也知道了父親更深層的愛,他開始虛心接受父母對他的成長建議。不用父母催促,他開始在南開大學上英語專業(yè)的大專班,1999年又考取了中國社科院和天津社科院聯(lián)合舉辦的經(jīng)濟方面的研究生班。當然他還要遵守這樣的一個協(xié)議—在郝丁學習期間,父母可以擔負他的學費,但日后一定要償還。
1999年,郝丁到天津市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從業(yè)務員做起,三年里,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業(yè)績,郝丁先后在公司里作市場調(diào)查、文案、策劃,最后擔任了這家公司的策劃經(jīng)理。如今郝丁記不清自己曾經(jīng)簽下的那些幾十萬、上百萬的單子,他牢牢記住的是自己在第一個月的辛苦奔波之后,在幾乎顆粒無收的情況下終于簽下的那張2000元的單子。郝丁在事業(yè)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更讓家人感到欣慰的是,郝丁不再靦腆內(nèi)向,他已經(jīng)是一位談鋒甚健,落落大方的一個小伙子。
2002年9月,郝丁又來到了國內(nèi)四大晚報之一——今晚報的廣告部工作,年僅26歲的郝丁儼然是一資深的廣告人了,他的收入也超過了父母親的總和,他按協(xié)議歸還了父母支付的學習費用。至此,父子協(xié)議上的四條,郝丁已成功完成了兩條,目前他已有資格和資質(zhì)完成第三條——自主結婚成家,現(xiàn)在已有一個北京女孩兒走進他的生活,女孩兒非常贊同郝丁要按協(xié)議自立結婚,自立帶孩子的想法,她對郝丁說:“我就喜歡獨立的人,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獨自一人在澳大利亞當了兩年護士”。不知這個事例對你們有什么啟示。
2.過高期望
這主要表現(xiàn)為家長一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自己未競的夢一定讓自己的孩子去代圓。這出發(fā)點是不錯的,但有點不現(xiàn)實。因為孩子千差萬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千差萬別,不必要用一個模子去復制下一代,對孩子的期望不能過高過急。要從孩子實際出發(fā),像郝麥收如果當初讓孩子上高中,去參加高考競爭的話,或許他會把身體垮了,學習意志也垮了,而他引導孩子走的是另一條路,經(jīng)過獨立闖蕩獲得事業(yè)成功,同樣受到高等教育。過高要求孩子,人人上清華、北大,當然是好事,但不現(xiàn)實。反而加重孩子心理負擔,學習負擔。學生負擔過重,學校老師要減、家長也要減。你看有的學生除了學校里功課,雙休日上午學英語,下午學書法,第二天上午學奧數(shù),下午作文班,晚上還要學鋼琴,弄得他沒有玩的時間,代價是失去童年的快樂,而且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還有些家長過早在乎分數(shù)、名次,在小學、在一年級已經(jīng)在注意這些,注意孩子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如反對孩子參加體訓、合唱、鼓號、科技等各種集體活動,原因會影響學習,其實,能參加這些活動的經(jīng)歷是孩子一生的一筆財富,他們在這種集體活動中學會了與人相處、與人交往,學會了關心他人,懂得了團隊精神,增強了意志毅力,豐富了生活閱歷,是他一生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
在小學不必太在乎第一名、100分。省內(nèi)有一所著名小學搞了一項畢業(yè)生跟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畢業(yè)時學校里頭幾名的長大后都很普通,倒是10名左右的都在不同領域內(nèi)有所業(yè)績,被稱為“第十名現(xiàn)象”,從中我們可以領悟到小學里要把基礎打寬打實,不要過早要求分數(shù)、名次。當然不是說一點不介意,畢竟中考、高考還是要分數(shù)、名次的,但在小學里重要的是積蓄發(fā)展的后勁,很多素質(zhì)分數(shù)是反映不出來的。小學里教他六年,要想到他十六年,還要影響他六十年。當然不要分數(shù)也是不現(xiàn)實的,但也要考慮到考試也在不斷改革,等到你的孩子中考高考時,肯定不會是現(xiàn)在的中考和高考。據(jù)說現(xiàn)在的高中課程改革的力度相當大。
四.學校教育的同盟者、合作者
對我們孩子的發(fā)展的影響,主要是遺傳、環(huán)境和教育,其中教育的作用最大,這個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必須在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協(xié)同下才能奏效,每種教育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和作用,可以互相促進達到1+1〉2的效果,也可以是5+2=0的效果。
過去各地家長學校剛開設時,我聽說過這樣一件事,一年級家長進學校,學校首先組織家長學拼音,目的是可以輔導孩子。家長成了老師的助教,家庭教育不是為老師補課,它的主要任務是教育孩子成才,所謂“要成才先成人”,這在家庭教育中特別有優(yōu)勢,因為家庭教育的最大特點是潛能默化,這種教育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不知不覺中,模仿父母的言行、思想、品德、習慣中進行的。所以家庭教育的又一個特點是言傳身教、典型示范,家庭教育的力量在于父母榜樣的力量,父母要以高尚的言行去影響孩子,特別要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在孩子心目中就會失去威信,教育會軟弱無力。在學校里學同樣的課程,接受同樣的教育,為什么效果不一樣,很大因素在于不同的家庭教育,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是刻骨銘心的。古人史馬遷能受酷刑凌辱而不消沉,完成千古不朽的史作《史記》,是因為受父親立志完成史書的志向的影響;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文革挨批時,回答紅衛(wèi)兵你一生是最遺憾的事是什么?他不說沒有學好毛澤東思想,而是說沒有能為勤勞儉樸影響他一生的母親送終。當奧運賽場上金牌運動員含著淚水升國旗、奏國歌后,記者提問“你現(xiàn)在最想什么”時,大多都說感謝父母的支持,這決不是偶然的,可見家庭教育在下一代中的影響力巨大。
正因為家庭教育的這種特點,所以作父母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很重要,我們可以看一段一個外國記者寫的18個“如果”。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斗。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憐憫之中,他就學會了自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學會了嫉妒。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之中,他就學會了負罪感。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學會了耐心。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在分享之中,他就學會了慷慨。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學會了想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會頭腦平靜地生活。
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家長是學校教育的同盟者、合作者,因為目標是一致,把下一代培養(yǎng)成才,加強合作很重要,要合作得好,老師與家長都要主動溝通、密切配合。教師可以家訪、通話、帶信、設聯(lián)系卡,家長也可以校訪、打電話等,學校有什么教育要求,要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家有什么動向,要讓老師知道,這樣配合統(tǒng)一要求,嚴格要求教育才會有合力。
家長對學校的各種教育活動盡可能多地給予支持,對老師給予盡可能多的支持,每個家長都希望在最好的學校,自己認為最理想的教師教自己的孩子,但是不現(xiàn)實,學??偸墙y(tǒng)一安排教師的、注意平衡,因為每個孩子都是我們學校的學生、手心手背都是肉。教師配置時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有的是國家政策、有的因為生病、生育等造成的,但要相信學校對你的孩子是負責的,你支持新任教的老師,實際上就在支持你的孩子。還有些家長對換老師特別敏感,特別不信任新?lián)Q的老師,以自己的小時候求學經(jīng)驗看現(xiàn)在,好像換老師孩子要不適應,現(xiàn)在的老師可以說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綜合素質(zhì)最高的時期、適應學生的能力都很強的,再說,孩子不是一個老師腳的,是一個教師群體在教,你用不著擔心、學校在安排教師時采取了很多措施,防止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還有如果你對學校、老師有什么意見建議,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講,這樣對形成教育合力不利,當然老師也不能當著學生講家長的不是。我們學校文化中是求年級的平衡,不搞班級間競爭,競爭的對手不在校內(nèi)、而是省市區(qū)同級同類學校,最近區(qū)里一所初中給我們發(fā)來喜報,初一年級26名獎學金獲得者中有16名沈小畢業(yè)生,都是分布在原各個畢業(yè)班中,前年42個創(chuàng)新班學生中,考取了22名,也一樣不是集中在某幾個班。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吧。
各位家長,新世紀學校校長不好當,學校老師不好當,家長也不好當,但是如果大家能學習,能互相支持、相信都能當好,都能把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好。
最后祝各位家長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孩子進步!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wǎng)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驅走心中陰霾,葆有身心健康
下一篇:暫無文章
熊英武
校長經(jīng)典之作
聯(lián)系校長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qū)利濟北路49號
電話:NaN
郵箱:undefined
和熊英武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湖北省武漢市第二十九中學校長—熊英武的官方網(wǎng)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wǎng)
中國校長網(wǎng)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shù)萬名校長聯(lián)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lián)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