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近日,我校高二年級政治備課組結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的課程教學,充分利用我校豐富而獨特的校園文化資源,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堂以“龍泉中學校園文化探尋與感悟”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
龍泉中學的前身是清朝乾隆年間(1754年)荊門州牧舒成龍創(chuàng)辦的龍泉書院。這所歷史悠久的老校,因其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深厚的文化底蘊、燦爛的歷史文明、濃郁的現代化氣息和人才輩出的光榮傳統(tǒng)享譽荊楚。本學期,我校高二學生開始進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的課程學習,適逢龍泉書院建院260周年之際,高二年級政治備課組特意組織這堂以“龍泉中學校園文化探尋與感悟”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旨在讓學生探尋龍泉中學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感悟龍泉中學“傳承文明,追求卓越”的精神價值,增強對發(fā)展龍泉中學校園文化責任的主動擔當,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參與構建龍泉中學和諧校園建設。
這堂綜合實踐活動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和校本教材《龍泉中學校園文化解讀》、《百年龍泉》為課程資源,以參觀探尋龍泉書院歷史遺跡為主要活動形式。9月19日下午,高二(6)班和高二(18)班先后依次在政治教師沈朝平老師的帶領下沿著荊園外墻碑刻--洗心堂--文明樓--白鶴亭--狀元橋--躍淵閣--龍泉--蒙泉--惠泉--張自忠紀念亭--陸九淵紀念館--繹志園,參觀龍泉書院歷史遺跡。
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所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和氛圍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深遠持久的。同學們或在記載書院歷史的碑刻前駐足而觀、或在楹柱題額前舉頭而誦,追尋著先哲的睿智;在清泉鏡湖、樓宇臺榭、曲徑回廊之間,沐浴著前賢的靈光;在抗日英烈雕像前瞻仰民族英雄,銘記歷史。
我校地理學科荊門名師劉運武老師應邀隨同指導,在狀元橋前給同學們介紹大理石碑刻材質特點,在文明湖畔給同學們講解“泉文化”的基礎——地下水補給、地質構造等知識。
此次參觀探尋活動結束后,各班將組織以“我與龍泉中學校園文化”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及龍泉中學校園文化攝影作品展,交流展示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