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4/1/13
1292次查看
丁延才發(fā)布
讀《聽老子講道》一書有感
著實不敢亂說,著實有感要發(fā),著實不吐不快,著實有悖老子教誨(寡言)。
看這本書是偶然也是必然。說偶然,是因為讀余秋雨書時得一名片,余先生推薦人生要讀的十本書,其中便有《聽老子講道》。說必然,是因為我在讀初中時便知道《道德經(jīng)》一書乃道家絕學(xué)。也學(xué)過其中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钡珜ζ渚獜臎]細讀,細品。本學(xué)期初,我偶得此書,如獲至寶。細細研讀。
該書作者鄒牧侖先生看來深得道家真?zhèn)鳎驯究菰餆o味之語編成故事娓娓道來。該書以老子聽說西方世界又出了一個智者——佛祖釋迦牟尼探索到了人類生存的真諦后一定要前往拜謁、交流開始說起。即從老子西行入手,從河南出發(fā)一路西行。在關(guān)尹喜的陪伴下過大散關(guān),出陽關(guān)直至昆侖山。一路上應(yīng)喜的要求談起了他一生的思索所得。也即《道經(jīng)》和《德經(jīng)》。在授課期間,一位老者、一位儒生不時與老子辯論,關(guān)尹喜也提出了許多人類共同的困惑向老子討教,就在這些辯論、討教中,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向讀者們展開了他神奇的畫卷。波瀾壯闊、氣勢如虹,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宇宙自然,天地萬物,上下古今無所不包,國家、社會、人生無所不容,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無所不及,知識、思想、學(xué)問、信仰無所不有,過去、現(xiàn)在、未來無所不在。通過《道德經(jīng)》,老子向他的同胞貢獻出了一顆火熱的赤子之心。要知道老子是生活在中國春秋爭霸的亂世。他在亂世中給世人指明一條圖存的大道——一條通過容忍、退讓、逃避、柔弱等方式而獲得生命保全的道路。他為君主們也指出了一條大道——無為而治。漢朝文景之治的盛世正是這一理論的最好實證。他還為國家生存指明了大道——居于下流?!f得太多了。
讓我覺得驚奇的是,為什么人類社會進入公元前七世紀(jì),這個世界各個角落竟不約而同地出現(xiàn)了幾位足以影響人類社會進步的智者,老子是其中之一,孔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哲學(xué)宗師云集在那個時間段,是歷史的巧合,還是人類發(fā)展的必然。或許從人在地球上出現(xiàn)之日起便積蓄著文明的力量,到文明的發(fā)祥之日起便在各地域凝聚著一股更為強大的人類圖存于地球的哲學(xué)思考力量,這力量終于匯聚于幾位智者的身上——發(fā)出人類社會自進入文明社會以來最耀眼的光芒,驚世駭俗。幾位巨人共同思索的一個問題就是人類社會將走什么道路的問題。佛陀給人類制造出一片西方凈土,孔子創(chuàng)辦私學(xué)傳播仁義,柏拉圖建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圖》,而耶穌則借用上帝的名義傳播慈悲和拯救為懷的福音。佛陀指引的是容忍慈悲和普渡眾生的道路,孔子所指引的是仁義道德和知識普及的道路,柏拉圖指引的是探求知識和真理的道路,耶穌指引的是忍讓放棄和敞開心靈進行懺悔的道路。來自沙漠的伊斯蘭教則指引的是殺伐征戰(zhàn)的道路。既然是道路,就無法脫離老子的《道經(jīng)》可以說《道經(jīng)》道出了人之于自然的存在形式,“道法自然”,人類在自然面前是非常渺小的。的確如此,有人類記載的歷史僅僅5000年,人類也將在500萬年后從地球上消失,這就是自然規(guī)律。老子看到了這一點,早在2500年前就知道了,于是他的道最符合于人類生存的法則,人能做到與世無爭,也便沒有人能征服得了你。精辟,多哲學(xué),多辯證?!盁o為無不為”——無為的目的是無不為。能說是消極嗎?無為的文景帝讓世間太平盛世,有為的漢武帝讓國力空虛,從此漢朝一蹶不振。只要“無為”是為了“無不為”,這樣的無為就有價值?!八酉铝鳌辈庞袑捜?,有了藏污納垢的基礎(chǔ)才孕育新的生機。不擾動才會使混污的水變清。靜乃清,清明的政治必須有安靜的生活才會出現(xiàn)。2500年前老子就道出了為政的要領(lǐng)。諸葛孔明深得真味“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大到人類、國家、社會,小到一個團體,要想長治久安,還真得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有“無不為”的理想就要有“無為”的途徑、手段,這是極高的處事藝術(shù),這是一種極高的境界。值得2500年后的我們深思,這就是哲學(xué)的力量。洞穿歷史,源遠流長。
但愿我能吸取老子思想的精華,剃除其糟粕,不斷思考,使之變成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而指導(dǎo)自己的行為,最后固化為一種行為方式。
要思考的東西還太多,要說的也不少,思緒還理不清,就此打住。
附1:《道德經(jīng)》中的名句,每一句都會有很深層次的含義,夠人思索一輩子的了。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2、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4、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7、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8、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9、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10、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方無偶,大器晚成,大音希者,大象無形。
1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12、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
1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4、治大國若烹小鮮。
15、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8、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露。
1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wǎng)所有,如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丁延才
校長經(jīng)典之作
聯(lián)系校長
地址:大連市沙河口區(qū)撫順街永明巷12號
電話:041184611980
郵箱:521411@qq.com
和丁延才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遼寧大連八中校長—丁延才的官方網(wǎng)站.
技術(shù)支持:中國校長網(wǎng)
中國校長網(wǎng)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wù),長期與數(shù)萬名校長聯(lián)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lián)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