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
如果把一所學校比成一個家庭,衣食住行、油米柴鹽校長都得管;一所學校的管理,有行政管理、后勤管理、政治思想管理、教學管理、生活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等等,可以說是千頭萬緒。正如蘇聯教育家霍姆斯基所說的,在千頭萬緒中,學校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人的任何實踐活動都是人在一定的思想、觀念、心理支配下進行的,所以教育思想決定教育行為。我走馬上任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組織全校教職工三上三下地開展教育思想、學校定位、辦學目標的大討論。當時形成共識的教育思想中有關辦學的理念有:在辦學上,借鑒市場經濟理念經營學校,遵循教育規(guī)律管理學校,樹立競爭意識、發(fā)展意識、精品意識;在管理上,以人為本,牢固樹立服務觀念;在教師專業(yè)化建設上,以校本教科研培訓為主要途徑,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為重點;在師生互動上,確立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的觀念;在打造學校品牌上,樹立加深文化底蘊的觀念;在學校文化建設中以校訓為核心,以健全人格為目的等等。在以后的每學年的年度工作研討會都堅持以教育思想為導向。
二、打造團隊精神的關鍵是核心價值和目標指向
在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率領的獨立團,論武器裝備和兵員個體軍事素養(yǎng),跟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本軍隊、國民黨軍隊相比都相去甚遠,而正是這樣一支隊伍,令敵人聞風喪膽,建立了赫赫戰(zhàn)功。因為這支部隊“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肩負著民族的希望”,所以他們能夠“從無畏懼,絕不屈服,英勇戰(zhàn)斗,直把反動派消滅干凈”。這支人民的子弟兵,目標指向非常明確,在土地革命時期是為了“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戰(zhàn)時期是為了“打敗日本侵略者”,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是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是偉大的目標產生了偉大的力量,使他們所向披糜,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
確定目標是校長的首要職能。我們縉云中學在我上任后的2001年年終和2002年初經過三上三下大討論,并經教職工代表大會通過,確立了以“敬業(yè)、勤學、求真、務實”為校訓,制定了“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黨和國家的重大教育決策為指導,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為宗旨,以提高質量為根本,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以教科研為途徑,以實施人文管理、激活全員積極性、團結協(xié)作作為保證,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三至五年中實現辦學層次、辦學規(guī)模、辦學體制、辦學效益的四大突破,把學校辦成具有“一流辦學條件、一流管理水平、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育質量、一流教師待遇”的國家級名校的近期學校工作方針。
近年來,全校師生以“敬業(yè)、勤學、求真、務實”為核心價值,凝聚在實現“四大突破”、“五個一流”的階段目標周圍,組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團隊,兢兢業(yè)業(yè),早起晚眠,師生互動,艱苦奮斗,經過三五年的努力,終于使學校的辦學條件、管理水平、師資隊伍、教育質量、教師待遇有了較大的提高,使辦學層次、辦學規(guī)模、辦學效益有了較大的突破,成為在浙西南地區(qū)有較大影響的學校。
三、一切為了“人人升學、個個成才”
在一個時期內,甚至及至今日,在教育界還流傳著“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才”的名言。這句頗令人費解的名言似乎是在告訴人們,升學和成才是兩碼事,存有選擇關系。人們之所以這樣選擇是在堂而皇之地表白自己辦學思想端正,或在刷清“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罪名。其實這是一句學校教育不能滿足社會升學需求的謊言,是一種無奈的詭辯。制造這句名言者總不會說,讓學生升學是不求學生成才;其實是因為他做不到人人升學,所以才說“不求人人升學”。
在2002年初制定的我校近期學校工作方針中“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為宗旨”。由于形勢的發(fā)展,后來我們改為“既求人人升學,更求個個成才”。使宗旨和目標統(tǒng)一起來,增強可操作性,改動的依據是:
(一)國際上把高中普及率、大學入學率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標志之一:實現初級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高中教育基本普及、大學入學率達30%;實現由初級到高級的過渡階段的中級教育現代化標志是高中全面普及、大學入學率達到50%以上。作為省一級重點中學理應為國家實現教育現代化盡自己的力量。
(二)一個學生,對于一所學校來說,也許只是幾千分之一,對于一個班級來說也許只是幾十分之一,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卻基本上是百分之百,是家長的全部希望。家長信賴我們縉云中學,把他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我們身上,我們有責任把他的子女送進大學。
(三)基于社會建設對人才需求的多樣性和學生個體的個性特征的多樣性兩個“多樣性”的事實,為“人人升學、個個成才”提供了客觀上的可能性。
為實現“既求人人升學,更求個個成才”,我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各處室、各年級組、各學科教研組、各年級中的各學科備課組,備課組中的各位老師,班級中的各任課教師,都分別形成有共同目標指向的團隊,并發(fā)揮團隊精神,全力開展有效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啟動活動課程,因材施教,分類提升;發(fā)揮背過河精神,加強個別輔導。
(一)課堂教學是主渠道,我們從全力開展有效教學,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入手
組成課堂教學效率有四大要素:1、讓學生獲得什么,獲得我少?2、用多長時間獲得?3、讓學生怎樣獲得?是“先學后教”還是“先教后練”?4、是否每個學生都達到了教學目標。我們是用這四條來評價課堂教學的。
開展有效教學的配套措施有兩條:
1、“學案導學”。其流程是:教師課前提出自學要求,并編制學案→學生自主學習→討論交流→教師精講釋疑→練習鞏固。
2、“甘泉工程”。教師跳進題海,提煉出“甘泉”,用“甘泉”潤澤學生,以求“輕負擔,高質量”。
(二)全面啟動活動課程,因材施教,分類提升
1、學科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的專題講座,可稱為“中學里的大學”。
2、提高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科技活動。
3、幫助學生把興趣愛好發(fā)展為特長的專業(yè)技能培訓活動。
4、直接為參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學生為取得加分的輔導活動。
(三)用背過河的精神,為跛腳學生的弱門課程進行個別輔導
采取上述措施后,①實驗班學生90%以上考上重點線,并且自2002年以來有21位同學的高考文化課總分進入全省前100名;普通班學生90%以上考上本科線。②2002年以來,有300多名學生通過“興趣轉換為特長”,考取了復旦大學、中國美院、北京體育大學、天津音樂學院等音體美專業(yè)本科。③近年來有20多位同學獲取了高校自主招生加分獎勵。④近年來有60多位學生通過各類競賽取得高考加分資格。
學生是名片,家長是口碑。近幾年來,在市局和在座的兄弟學校的理解支持下,通過本校教師的努力,與麗水市相毗鄰的金華市、臺州市、溫州市的永康、武義、仙居、臺州、黃巖、蒼南、永嘉、甌海、瑞安等縣市的優(yōu)秀初中畢業(yè)生,成批結隊地慕名而來,他們?yōu)槟苓M縉云中學就讀為榮。“游在仙都,學在縉云”成為麗水地區(qū)以及周邊縣市對縉云文化的兩大贊賞和評價。一般地說,名校輻射區(qū)域與生源覆蓋區(qū)域是相一致的,聲稱我們縉云中學已成為生源覆蓋區(qū)域的名校是不為過的。現在我們縉云中學的生源已超越了縣域,超越了地市域,已在省域名校群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四)教科研成果要散發(fā)出本地泥土的芬芳
我們在從《近期學校工作方針》中提出,實現各項工作目標都要“以教科研為途徑”,把教科研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全校教職工破除了“高不可攀”,初步形成群眾性活動以后,我們提出要做身邊的研究、做真實的研究、做有效的研究。身邊的研究就是個人所從事的工作的研究,對教師來說就是課堂教學的研究、教育活動的研究、學情的研究,數據要真實,成果要真實;有效的研究就是要研以致用。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這是促進教師成才的需要。
教科研的實質是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規(guī)律。發(fā)現問題固然重要,但不能只停留在“發(fā)現”,“激揚文字,指點江山”,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問題,難也難在解決問題。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才稱得上“人才”,解決問題的大小、多少形成了人才的“層次性”。如果每個人都堅持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研究,所任科目教學的研究,在工作中,在教學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不斷地“更上一層樓”,那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就能不斷地提高。
我們在教師專業(yè)化建設上,以校本教科研為主要途徑,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為重點。教師的知識結構有本體知識(學科專業(yè)知識)、條件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等職業(yè)知識)、實踐知識(即整個本體知識和條件知識,為實現教育目標所必須具備的教學觀點、教學方法、教學能力),教師能不斷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就使他的教學觀點,教學方法、教學能力不斷地提升,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地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形成了自己的理論,形成了自己的學說。我們在2007年出版的《現代高中教育論》,水平高低我們不作自我評價,由專家們去鑒定,由讀者去評說。我們之所以出版這本書,是一種探索,是對促進教師成才的探索。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