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是教育的希望,是學校的未來,青年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實施,關系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作為青年教師本人應高度重視自身修養(yǎng),從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yè)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諸方面修煉好“心”,實現(xiàn)質的飛躍。
一、對待事業(yè)要有忠心
忠誠人民教育事業(yè),獻身祖國教育,是每一位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職業(yè)道德。你既然選擇了教師走上了講臺,就要一心撲在教育教學上,就要全面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不怕辛苦,不計得失。教師工作同其它行業(yè)的工作不一樣,它不能準確用計件計時來發(fā)報酬。要記得教師的付出不一定等于報酬,它是良心活。當教師要敬業(yè)愛崗,矢志不移。敬業(yè)愛崗是做好教師工作的首要條件。敬業(yè)是愛崗的升華,不愛崗就談不上敬業(yè),更談不上矢志不移的恒心。
二、對待學生要有愛心
只有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俄國著名文學教育家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yè)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strong>愛學生首先要關心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特長愛好、生活習慣、健康狀況、思想動態(tài)、學習方法、作業(yè)練習等等。其次是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一般說來,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家長及同學們的尊重,也想找機會顯示自己的才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特長。青年教師要抓住這一珍貴的機會,幫助他們展現(xiàn)出各自的才能,這種尊重和信任會有力地增強學生的上進心,也會增加師生間的友誼。三是嚴格要求、循循善誘。對學生關懷愛護、尊重信任不等于放棄嚴格要求,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從某種意義上講,嚴格要求就是關懷愛護的一部分,只有嚴格要求,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出人才。
三、對教學各環(huán)節(jié)要精心
教師的任務就是教育教學,而教學又體現(xiàn)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備、教、批、輔、考、評、補七環(huán)節(jié)都應精心設計和實施,哪一環(huán)節(jié)也來不得半點馬虎和粗心,青年教師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備課不下真功夫去精心準備和設計就很難達到預期效果;課堂不精益求精、真正精講精練,關注學生實際,修正自己教法就難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批改作業(yè)和練習不及時,沒有跳出應付了事的批,只有“√”和“×”,就讓作業(yè)失去了大部分功能和價值。要發(fā)揮自己與學生年齡差小,思想比較接近的有利條件去感化他們、指導他們;考試命題很重要,要讓考試考在重要知識點,考出學生信心,平時考試的目的不是看學生得多少分、也不是完全看教師所教成績的高低,而是檢查教師自己在本單元、本階段、本學期的教學情況; 要高度重視講評對教與學方面的作用,及時采取補救。對于出錯率高的知識點,教師應采取與以往不同的教學形式重新解釋這些概念,采用不同手段, 驗證學生是否了解掌握,有時應采取個別輔導的手段進行矯正補救。
四、對待老教師要虛心
青年教師有熱情有激情,知識面較廣,接受新東西快;但對教材不熟,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也比較生疏,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欠缺。而老教師書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值得借鑒。青年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觀念新、思維快的有利條件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一是學習他們敬業(yè)奉獻精神。有很多老教師一輩子默默無聞如同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青年教師要學習他們那種無私奉獻精神。二是學習老教師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從備課、課堂教學到單元測試、講評諸方面應虛心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運用觀察與勤問相結合,主動聽老教師的課與邀請老教師聽自己的課進行指導相結合的方法去學習。三是學習老教師管理學生教育學生的有效方法。管理教育學生是一門藝術,有很多技巧。青年教師要及時請教。當然,在具體操作中也不能死搬硬套,既要學習老教師的長處,又要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把問題處理得更好。
五、輔導學生要耐心
優(yōu)秀的教師不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是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由于學生的基礎和學習方法不同,他們中掌握知識的程度也不一樣,所以青年教師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運用不同的方法輔導,對不同程度學生提出的問題,甚至學生提出課本上原題或基本概念問題都要耐心地講解幫助??朔荒蜔┣榫w, 因那會給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時間長了學生不但不敢提問,還會形成抵觸情緒。這樣的教訓不少。為此青年教師在輔導時一定要耐心細致,尤其對困難生更要耐心,讓學生在輔導中感受到教師的溫暖,體驗到師生的友情,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快樂,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傊o導中知識與方法相比,方法更好更重要;知識輔導與心理輔導相比,心理輔導更重要。方法好比土,心理好比根,而知識好比禾苗,教師好比“莊稼漢”,苗有了根和土在“莊稼漢”的精心培育才能茁壯成長,弄清這道理就抓住了輔導的本質。
下一篇:培植學生主體性的實證探究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
意見反饋 |聯(lián)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使用條款 | 網(wǎng)站地圖 | 會員注冊
| 找回密碼 | 意見反饋 | RSS訂閱 | 聯(lián)系我們
京ICP備18006762號-3